主题词:中信医疗

中信医疗将核心医疗资源推向改制

2014-09-04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双方将联合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对三家市直医院—汕尾市人民医院、汕尾市妇幼保健院、汕尾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整体改制。

  近日,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与汕尾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汕尾市直公立医院改革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对三家市直医院—汕尾市人民医院、汕尾市妇幼保健院、汕尾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整体改制。

 

  根据协议,汕尾市政府将改制医院的现有资产和医疗资源与中信医疗集团的医疗资源、资金注入等进行合作重组,包括资产重组、业务整合、人员融和等,并保留改制医院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变。

 

  让最核心的医疗资源首当其冲接受改制,政府的魄力从何而来?在公立医院改制缺乏成功先例的前提下,中信医疗如何一次驾驭三家医院?双方又将如何面对改制中的棘手问题?

 

  将核心医疗资源推向改制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汕尾市公立医院存在着起点低、基础差及资金短缺等情况。根据2013年的统计,汕尾市每千人口床位数为2.37张,在全省3.55张的平均水平位置落后;聘用的高级职称人数仅有349人,占执业医师7.3%,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处于末尾。

 

  即使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汕尾市人民医院也只有500张开放床位,38个临床科室,净资产仅几千万,规模和总体水平与该市的县级公立医院相差无几,与兄弟市市级医院相比差距较大,难以发挥全市医疗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更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2013年8月广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为汕尾市带来发展契机。在城市不断“扩容提质”的过程中,医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有活力,才能从根本打破医疗机构发展的瓶颈。”汕尾市市长吴紫骊说。汕尾市公共财政水平很低,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引进社会资本弥补医院发展资金缺口成为一种有效路径。“改制3年就能达到的效果,如果不改就要经过10年,甚至更长。我们等不起,老百姓更等不起。”

 

  为更好地提升该市医疗卫生水平,汕尾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决定引入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该市公立医院改制。经过一年多的沟通谈判,该市与中信医疗达成了共识,并正式合作。

 

  将市直公立医院“交出”,意味着市政府不再对其“独揽大权”。“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事,如果运用过多的行政化手段,医疗改革就会走进死胡同。”吴紫骊认为,医院要去行政化,管办分离,职能部门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政府应该担负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不能缺位。汕尾市政府会保障基本、加强监管,对医疗资源进行市场调节。

 

  改制围绕“人”的问题

 

  2012年和2013年,国务院和卫生部下发了多个文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社会政策,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令众多社会资本在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中跃跃欲试。

 

  然而社会资本的引入,必然会触及公立医院的体制转变,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碰撞:把公益性的医院“卖”给企业,老百姓能答应吗?打破大锅饭,职工能接受吗?资源重新配置,管理层能支持吗?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