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医疗

医疗模式热潮开始爆发

2014-06-27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公众健康、医疗需求的提升,用互联网改造甚至颠覆现有医疗模式的热潮开始爆发。

  6月27日,赵邑新已经在比3D打印还要崭新的移动健康行业创业两次了。

  5月25日,北京新瑞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赵邑新出任总经理,一个多月前,他刚刚从山海树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离开。

  表面看来,赵邑新离开一家公司创办了另一家公司,然而在他看来,这却是一次移动健康产业盈利模式的突围。

  在中国,移动健康或移动医疗产业兴起于2012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公众健康、医疗需求的提升,用互联网改造甚至颠覆现有医疗模式的热潮开始爆发。

  彼时,在部分互联网人士中迅速传递着一本名叫《颠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的翻译本,作者埃里克·托普是美国心血管专家,他在书中描绘了一幅全新的医疗产业图景。与此同时,美国诞生了大量移动健康公司,不少创业者获利颇丰。

  嗅到商机的中国投资人和创业者迅疾杀入移动健康领域,然而,将近两年下来,先烈的名字越积越多,幸存者却寥寥无几,创业者们始终没有找到可以持续的盈利模式。

  严格来说,赵邑新不能算先烈,前一个他倒下了,后一个他又站了起来,并且是在尝试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发现,类似新瑞时转型的公司不在少数,目前正处于移动健康产业的第二波冲击:第一波创业者在对行业理解日益加深的基础上迅速转型,新进者则汲取先烈们的经验教训。

  移动健康领域正在悄然经历模式转换和突破的当口,投资人和创业者坚信可以突围,然而,在不改变现有医疗体制的环境下,行业中尚未出现公认可行的商业模式。

  第一波创业者正切换跑道

  失败根源是闭门造车。

  赵邑新将商业模式从面向患者改为了面向商家,即TOC到TOB.

  “一开始做的时候,想直接服务患者,因为客户规模庞大,后来发现逻辑上有问题,”赵邑新表示,“患者看重的是医院和医生的品牌,科技公司提供医疗服务说不通。”

  赵邑新第一次创业的设想是,患者在家中接入血压计、心电仪、血糖仪、体质仪、体重计等多种移动测量设备,通过平板电脑记录身体数据,用户在线接受医生的建议并支付费用。

  但后来客户的反馈极不理想,从2012年4月19日推向市场,到当年年底就匆匆结束了。赵邑新表示:“销售情况不理想,操作复杂,老年人一时无法接受。医生资源也十分有限。”

  赵邑新总结第一次创业的失败根源是闭门造车。

  “坐在屋子里,拍着自己的脑袋说这是客户的需求,”他强调,“这非常危险。”

  如今,赵邑新将目标客户转为医疗设备厂商、医疗机构和营养补剂等商家。他并非认为以患者为客户没有出路,而是先要解决生存问题:以TOB满足生存,再逐步扩展至TOC.

  新公司并未完全放弃之前的成果,众多可穿戴设备变得更加容易操作,利用收集到的患者身体数据,帮助可穿戴设备厂商维护客户,具体措施包括数据服务、客户管理及增值服务等,而可穿戴设备厂商可由提供产品变为产品加服务,以避免激烈的价格战。

  赵邑新设想,通过新模式采集的数据,也可为营养补剂类公司带来价值,公司可结合测量结果,给服用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建议。

  而其第三类目标客户医疗机构尤其是私立医院,则可通过建立电子病历,长期保持患者的“黏性”。

  与赵邑新恰恰相反,健安华夏创始人杨枫在第一家公司被收购后,将新公司的目标客户从医疗机构改为患者,专注糖尿病。即TOB到TOC.

  此前,杨枫的公司试图改进医院信息化程度,但这个微软工程师马上发现,他开设的其实是个项目型公司,做的非常辛苦,但由于客户群狭窄,看不到做大的前景。

  在杨枫看来,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公立医院对此并不积极,获得订单更多的是靠关系。他觉得,自己更适合面向广大消费者。

  转型的重要标志是健安华夏开发了一款“医随访”的软件,该系统希望帮助糖尿病患者,这类似王航创立的“好大夫在线”模式,医生可以在网站上开设自己的诊所,糖尿病患者则可以接受医生指导。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