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州将规划设置16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06-06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规划设置16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将建立医疗联合体,推行基层首诊制度,让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不低于53%。

  6月4日,在昨日举行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即时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研究室主任谢博能和市卫生局副局长胡丙杰,共同通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及其3个配套文件(以下简称《1+3政策文件》),该《1+3政策文件》是经本届政府第111次市政府常务会和昨日上午举行的市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

  据悉,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规划设置16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将建立医疗联合体,推行基层首诊制度,让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不低于53%。

  规划设160所社区卫服中心

  根据《1+3政策文件》,将按照每个街道或3.5万——10万居民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每个镇至少有一所政府开办的镇卫生院的要求,加快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到2016年,全市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0所、镇卫生院32所,进一步建成和优化市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1+3政策文件》还明确,各区(县级市)可依据“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统筹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编到位,确保2014年9月底前人员到岗率达90%。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调整增加人员编制(上浮比例最高不超过50%),但不得突破各区(县级市)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的事业编制总额。增加编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12月底前人员到岗率达到90%以上。

  此外,广州还将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机制,赋予区(县级市)调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自主权,以稳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目标,适当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

  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今年组建14个医疗联合体

  《1+3政策文件》还提出,将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医疗资源现状,按1——2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个二级医院和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医疗联合体内资源共享、分级诊疗和转诊预约等院际协同服务,加快形成规范有序的多层次就医新格局。到2015年,各区(县级市)至少建立一个区域医疗联合体。2016年,在全市推广实施医联体管理模式。

  胡丙杰在回答提问时表示,今年,广告选取了越秀、荔湾、海珠、番禺、南沙、从化、萝岗等7个区进行医联体的试点,目前已经开始了前期的工作,包括对每一个区制订实施医联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的办法。据透露,目前7个试点区可以组建14个医疗联合体,其中包括有24家三级医院、16家三甲医院参加、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镇卫生院、村卫生院等众多医疗机构参加。

  《1+3政策文件》提出,广州将建立支持区域医疗联合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和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等医保政策,推进医疗保险总额控制、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方式的改革。采取进一步扩大参保人在基层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就诊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差距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居民和参保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首诊和就医。力争到2016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不低于53%。

  或提高基层医疗报销比例

  《1+3政策文件》中提到,要推动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就会进一步加大对在基层诊疗患者的报销比例?

  对此,胡丙杰表示,医保政策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杠杆,通过医保来调整,在基层报销比例比较高,大医院报销比例比较低,经过基层首诊之后,基层认为需要转到大医院的病人,支付比例也要比直接到大医院的支付比例高,这样对总体医疗费用的控制是有效的,同时也会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问题。

  至于具体报销比例的问题,目前人社部门的医保局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正在研究制订中。

  每万名居民至少配2名全科医生

  《1+3政策文件》还提出,将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统筹推进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项目和全科医生骨干培养项目。到2015年,各区(县级市)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16年,参加或已完成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人员不低于15%。

  胡丙杰在回答提问时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也就是5+3,即5年临床医学培训再加上3年全科医生的培训。目前已经在广州市的番禺区和萝岗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已有130多名全科医生是经过规范化培训出来的。据介绍,从去年开始,广州每年都要做这方面的培训,名额大概每年50——100人。除了骨干的培训之外,还有学员的培训项目,即从大学毕业招进来就进行3年的规范化培训,每年大概要培养200人。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