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外资 医疗市场 布局

医疗市场或迎来新一轮外资热潮

2012-06-18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6月26日,第一家外资独资医院——上海禾新医院将开门迎客。

   6月26日,第一家外资独资医院——上海禾新医院将开门迎客。在政策允许港澳台资本可以独家兴办医院之后,这家台资背景的医院成为国内医疗领域第一个吃螃蟹者,打破了外资最多只能控股70%的红线。而在其身后,更多的外资集团正谋划在国内医疗市场落子布局。

  禾新医院的试探

  据禾新医院估算,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台湾投资者已经超过50万人,其中在上海购房的超过8万户,这些是医院的主要客户群。

  “具体的消息我们现在还不能发布,要等26日我们正式开业才能接受访问。”上海禾新医院公关部总监马小姐回复媒体的提问。

  尽管禾新医院拒绝对媒体正面回应,但是接近禾新医院的人士勾勒出了这家医院大概的情况:这家来自台湾的医疗集团将投资2亿元左右,医院拥有大概100张病床。至于该医院的定位,马小姐如此回应:“我们定位比较高端,主要是台湾来大陆工作的人士,医院没有进入国家医保,做医保客户业务的打算。”

  据禾新医院方面的估算,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台湾投资者已经超过50万人,其中在上海购房的超过8万户,这些是医院的主要客户群。

  据了解,禾新医院投资方是台湾的联新国际医疗集团(以下简称联新),是一家1991年在台湾成立的私营医疗集团,以连锁经营的方式运营,其在台的旗舰医院——坜新医院成立于1995年。在进入大陆市场方面,联新表现得很果断:2000年7月,联新在上海成立大陆业务总部,对大陆的一些医院进行服务和管理上的辅导。目前,这家企业的员工,包括台湾和大陆的员工在内,超过5000名。

  据知情人士介绍,禾新医院的前身是辰新医院。2003年1月,联新在上海与电力部门合资开办上海辰新医院,租用三层楼,主要客户是在沪的台湾人士。随着电力部门整改,医院需要重新选址,于是联新将合资改为独资,以禾新医院的名义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2011年7月,禾新医院正式获得卫生部批准。

  联新集团网站显示,该集团在台湾有7家连锁医院,在大陆除了经营禾新医院外,还经营上海联新国际健康乐活广场。有资料显示,联新集团年营业额近11.55亿元人民币。

  “在台湾,联新最大一家医院不过700张病床,其他都在100张以下,”一位台湾医疗界人士评论,“其规模在台湾医疗圈里排不上名,台湾有19家三级医院,哪一家的病床数量都超过联新最大的医院。”这位人士介绍,台湾最大的几家医疗集团除了台塑长庚集团外,还有慈济、“中国医药(600056)大学”附设医院以及彰化基督教医院等,这些医疗集团目前还没有到大陆开办独资医院的表示,禾新医院只能算是台资医疗集团在开办独资医院方面对大陆的试探。

  关于医生来源,禾新会聘用少量台籍有执照的医生,大部分医生会在大陆聘用。“聘用台籍医生成本很高,医院为其开出的月薪大约在15万元人民币,”一位业内人士说。

  外资在医疗领域再显投资热情

  2011年12月底,卫生部和商务部联合出台的两个暂行办法被看做是国内医疗市场对外资独资逐步放开的先兆。

  禾新医院成为第一家在华外资独资医院,显示了台资进入大陆医疗市场的热情,而台资的这种热情并非孤立。

  新加坡最大医疗集团百汇集团也计划在上海建立一家外资医院,由于中国政策尚不允许港澳台以外的资本开设独资医院,百汇将建立一所合资医院,病床数500张。该集团中国与北亚地区医院业务部总裁陈美兰表示,百汇虽然在中国参与医院管理咨询并托管了一些医院,但是,这些业务并不能让百汇通过直接投资获得收益。

  “我们在新加坡最大的一家医院投资了100亿元人民币,而在上海投资的这家医院,金额在10亿元以上,希望能在2014年运营。”陈美兰介绍,百汇在国内有8家全科诊所,其中7家在上海,一家在成都,雇佣包括70名外籍医生在内的400多名员工。

  6月6日,一家中美合资的医疗机构——德西门诊在上海试营业,而其母公司——德达医疗意在上海建立中美合资的德达医院,为此已经获得了卫生部和商务部的审批。“整个医院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外资医疗机构中,这是除港澳台资本以外最大的投资。”德达医院院长刘常平介绍,医院将于2014年营运,主要关注于心血管专科医疗服务,价格比普通国内医疗服务价格高30%到50%。

  “举个例子吧,在国内生孩子,从医疗到住院、出院,医疗费用高低不等,大城市的费用大约需要5000到6000元,而贵的在10000元以上。”刘常平对比,如果换了外资医疗机构,价格可能是此价格的5到10倍,比如美资和睦家医院专做产科,费用在5万元到6万元之间。“从价格上来说,我们高30%到50%应该是白领人士能接受的。”

  新一轮医改给外资引入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机会。2010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 〔2010〕国办发58号文》,其中规定,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目前的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先行试点、逐步放开;最终在程序审批上也要简化,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立审批权限由国家下放到省一级,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设立由卫生部和商务部审批。

  不仅如此,去年12月底,卫生部和商务部又联合出台《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和《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允许港澳投资者在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和重庆市开办独资医院,台湾投资者者在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开办独资医院。虽然开办独资医院的投资方并没有扩大到港澳台以外,但是这两个暂行办法仍然被业内人士看做是国内医疗市场对外资独资逐步放开的先兆。

  相关报道 医疗政策仍制约外资进入

  无论是禾新医院、德达医院,还是准备进入的百汇,都明确表示他们不考虑进入医保,似乎显示医保对外资医院并不重要。

  “这要看医院规模,如果你专做高端,只在500张病床以下,可以不考虑引进医保带来的低端客户。”医疗行业专家、曾在台湾长庚医院任职并为大陆医疗界做过多年培训的傅天明剖析,“但是如果你想在中国市场做大规模,病床数达到1000张以上,就必须进入医保,因为医保客户虽然不产生什么利润,但是量大,可以拉平企业运营成本。”

  在各股资本中,台资在大陆医疗界投入最大。目前厦门的长庚医院、南京的明基医院、长沙的旺旺医院等,都是台资医院,病床数都在1000张以上,也都无一例外地进入了医保。

  “由于没有明确规定达到标准就必须授予医保医院资格,批准的权力交给了地方主管部门,这就给灰色运作带来了机会,”一位行业人士介绍,“实际运作中,不找人,不打点,你就不可能拿到这个资格。”

  这位人士进一步解释,国内对医保医院资格的审议是“个案审议”,或者叫“CASE BY CASE”,并没有规定达到一定标准就必须授予,这就为地方权力寻租制造了空间,也让很多外资投资者无奈之中“躲着走”,只能选择做高端业务,不敢选择扩大规模,社会医疗资本的力量始终无法扩大,最终造成公立医疗机构一家独大,医疗资源在市场中无法实现有效分配。

  “实际上,让外资独资办医疗是中国必须要走的路,这是签订WTO时就明确的规定,我们因为存在各种担心一直拖延到现在也没有放开。”刘常平表示,他除了担任德达医院的院长以外,还有一个身份是北京朝阳区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名誉会长。对于医疗人才难以流动这个一直困扰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的问题,刘常平感慨更多。

  “据说在推医师多点执业,希望借此解决医疗优质人才在市场上的正常流动,其实很难做到。”他解释,在上海政策规定,公立医院医生在不影响本单位工作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开展多点执业,这就把决定医生多点执业的权利交给了各医院院长,而医院院长为了自己的利益,怎么可能让医生尤其是好医生去竞争对手那里工作?

  有消息称,在上海的几万名医生中,真正获得多点执业的医生尚不到100人。“这100人,还基本上是没有人要的‘刺头’,是医院不欢迎的人,真正优质的医生,可以说少之又少。”刘常平介绍。

  有这样一个例子,上海某医院一位70多岁、已经退休的主任,想到一家外资医院工作,但是因为医生执照在原来的公立医院,于是他找到这家医院的院长希望盖个章。这位院长的态度是:你如果想走可以,但是今后就不再跟医院有任何关系了。这个答复让这位老医生打了退堂鼓,只好作罢。

  “种种制约,都成了外资进入乃至民营医院发展的绊脚石,如果没有民营医疗力量的壮大和竞争,这个市场怎么会有高质量的服务?怎么会有价廉物美的医疗产品?台湾私营医疗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70%,世界上发达国家私营医疗机构都非常活跃和强大,只有我们不是如此,”一位医疗行业资深人士说,“而实际上,我们医疗市场的种种弊端和此息息相关。在创造合理的环境吸引国外大型医疗集团进入,建立一个合理竞争的医疗市场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