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保健品

违法成本低 保健品爱玩“套牌”

2012-03-15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今日是3·15,保健品监管是重灾区,如今无论在网上还是实体店,保健品销售都有升温的迹象。

  今日是3·15,保健品监管是重灾区,如今无论在网上还是实体店,保健品销售都有升温的迹象。各大网络电商纷纷表示主推保健品,因为盈利主要靠保健品拉动,广东首座保健品主题商城近日也落户广州。但专家提醒,在目前热火朝天的保健品市场背后,依然存在着各种乱象,而相应的法律法规与监管的缺失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混乱,消费者还是应该擦亮眼睛。

  虚假宣传盛行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对于保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规模随之水涨船高。有数据指,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大概在2500亿元以上,至少有70多家企业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

  在目前的各类媒体上,保健品的宣传可谓铺天盖地,保健品厂商的财力雄厚可见一斑。某搜索网站广告专员透露,该网站广告价格按照行业的不同分成若干档次,保健品的广告价格是属于最高的那一档,但是来投放广告的厂商仍然络绎不绝。至于广告的内容本身,该广告专员表示,通常情况下,该网站并不会对内容有太多的审核“觉得‘差不多’就上了,根本没时间去仔细审核,因为实在忙不过来。”

  翻阅一些保健品宣传,发现其中很多都号称针对一些医学上难以治愈的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和糖尿病等,有非常“神奇”的疗效,甚至有些广告还号称“可以根治”。

  而广州某三甲医院心脏病专科主任则透露,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部分病患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通过手术或者药物完全根治几乎不可能,只能加以控制。并且临床上,他们也不建议患者随意地服用保健品,因为很多保健品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保健品不像药品一样,要经过严格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因此,很多保健品的副作用其实是未知的,这就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有不愿具名的中药研究所某专家则称,不要说那些新型的产品,就是传统的滋补品,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其实相当有限,而且这些滋补品要真正起作用,大多得长期服用。另外,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其实没有必要去吃那些昂贵的保健品,所谓“是药三分毒”,有些滋补品为了显示有“功效”,会随意添加药品,但含量则不明。对于大病初愈或刚动完手术的人,最重要的是足够的休息与规律和营养均衡的饮食,滋补品不能说完全不需要,但是仍需适量。

  规避监管手段频出

  另外,为了便于监管,药监局对于批准检验合格的产品都有赋予批号。然而,从各方面了解到,目前为了躲避监管,还出现冒用保健品批号的行为。据了解,有一些未经药监局检验合格的保健品冒用已有的批号,乔装打扮,以此成功推出市面。之前广东省药监局查处的一款叫做“左旋肉碱8点瘦”产品即为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货色。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保健品经销商透露,一般来讲,这种冒用批号的产品在市面销售中,多是面对小药店,因为大型的连锁药店对进货检验相对严格,“不太好对付”,而有些小药店在大药店的挤压之下,为了牟利,在这方面就“睁只眼闭只眼”。另外,该经销商还特别说明,还有一些网上的销售渠道,“销售速度要比一般的药店快一些”。

  广东省健康保健协会秘书长张咏透露,目前这种冒用批号的行为在监管上存在很多漏洞。法律法规对于保健品“套号”并无严厉的处罚措施,即使某厂商因“套号”而被监管部门发现,罚款也数额不高,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此而获得的利润却很高。

  资源不足导致监管困难

  而一位药监系统的相关人士透露,除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以外,目前用于监管保健品的资源比较有限。据他介绍,目前的大部分精力都是在抓药品的监管上,毕竟这是与人民生命安全最直接相关的,但这就已经耗去了相当部分的人力物力。用于监管保健品的资源就显得捉襟见肘,而且有些“保健品”是以食品的名义注册的,这就更容易拿到批文,而铺天盖地的食品则更容易钻监管的空子。

  链接

  近期各地查处假冒伪劣保健品个案

  2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网发布,“7色瘦”、“福莱健牌褪黑素软胶囊”、“海兰鑫褪黑素软胶囊”、“御荣堂牌睡的好胶囊”等21种产品为假冒产品,并检出化学药物成分。

  2月12日,海南省食药监局查处了冬虫夏草口服液、好记星口服液等17种假保健食品。其中有的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的是假冒生产企业,有的是非法添加药品。

  2月14日,广东省对一些违规保健食品进行查处。“中华回春宝”未经批准,其余标示“健力邦裕丰胶囊”、“笑来营养牌鲨维康软胶囊”等几种都是假冒产品。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