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杨奇龙 山区医疗事业

杨奇龙:十年“拓荒”从起死回生到崛起振兴

2011-03-29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杨奇龙出生于普侨区南阳乡,从小就有志于医疗卫生事业,从1967年起,他接受各种培训并到多个地方进修,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后经提拔历任南阳卫生院、南阳乡计划生育服务所所长等职。2000年,他被调任普侨区人民医院院长。

  “你能为人民群众做的每一件好事实事,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再艰苦也一定要坚持下去”,父亲的铮铮之言,省十、十一届人大代表、普侨区人民医院院长杨奇龙一直铭记在心。多年来,杨奇龙不仅凭借医术救死扶伤,更以不懈的努力使一所濒临“死火”的医院重新崛起,还为山区各项建设事业殚精竭虑……
  
  十年“拓荒”从起死回生到崛起振兴
  
  

杨奇龙出生于普侨区南阳乡,从小就有志于医疗卫生事业,从1967年起,他接受各种培训并到多个地方进修,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后经提拔历任南阳卫生院、南阳乡计划生育服务所所长等职。2000年,他被调任普侨区人民医院院长。
  
  当杨奇龙满怀期待来到就职的新环境时,摆在他眼前的却是这样的景象:杂草丛生的草坪上鼠虫出没、污水横流,几幢破瓦房摇摇欲倒,整个医院只有4张病床,医院固定资产总共也就30万元。此外,还有一本记满欠债的账本。面对困难,杨奇龙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是走?还是留?经过反复思考,为了解决这方圆百里群众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杨奇龙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把担子挑起来。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杨奇龙多方筹资,先从优化医院诊疗环境抓起,经过他的努力,医院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他还取得揭阳市医疗器械公司的支持,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进各种医疗设备。为充实医院的技术力量,他每年坚持选送医务人员到省、市院校培训进修,并从外地知名医院聘请高级医技人才到医院坐诊,设置了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理疗科等科室,使医院基本解决了诊病难、手术难、住院难等问题,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崭新面貌:医院的月门诊量从2000年以前的十几人次增至现在的3000人次以上;住院病人、业务收入也在大幅上升,1999年业务收入3万元,2002年业务收入增至225万元。2003年以后每年以11%的速度递增;病床从原来的4张发展到现在的60张;2010年8月该院改扩建门诊综合大楼3500平方米,预计今年6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将增设肛肠科、心脑血管科、骨病骨科等科室,病床数将增加到100张。这样一所完全自收自支的山区医院固定资产也从当初的30万元发展到今天的1200万元以上。如今,该院辐射周边乡镇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医院2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称号;连续10年被市总工会、市妇联和市卫生局评为先进单位、市计划免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杨奇龙本人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01年9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03年获市卫生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荣获省卫生厅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称号。
  
  情倾山区造福一方乡民
  
  杨奇龙有着一颗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他想乡民所想,急乡民所急,在平时工作中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为乡民们求发展、谋利益。
  
  针对侨区一些归国难侨住地较为边远、看病难的实际,杨奇龙响应普侨区委、区管委开展的“感恩普侨、情系侨民”活动,去年专门组织2支医疗巡回志愿小组,为全区100户165人贫困归难侨民发放了健康保健卡,他们凭卡到区医院就诊,可减免挂号费、体检费。杨奇龙还发动医院职工捐款,并得到了省、市红十字会大力支持,为侨民送医送药,2010年为侨民上门义诊送药1516人次,还举行2次大型义诊活动,为侨民减轻医药费6万多元。此外,杨奇龙挂钩了2户贫困户,不仅为他们送医送药,节假日还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等。
  
  早年,当杨奇龙还是赤脚医生时,就已凭着一腔热情带领乡民多方筹资为乡里修路造桥,方便乡民们出行。自从当上省人大代表,他更是以山区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民生,谋民利。2002年12月,杨奇龙经深入调研后写了《加大山区扶贫力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的建议》,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后来,他又提出《关于加强和支持国营华侨农场卫生事业建设的建议》和《关于解决华侨农场归难侨危房改造资金的建议》等七项建议,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重视,省政府随即发出《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扶持贫困华侨农场经济发展工作的决议的通知》。2006年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前夕,他经过认真调研,发现南阳山区道路还是没有得到改善,于是又提出了《关于要求扶持解决贫困地区断头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建议》。而更为可贵的是,杨奇龙不仅积极提建议,还拿出了实际行动,两年时间里,他10多次利用前往广州开会、学习、办事的机会,向外出乡贤筹款,共筹得548万元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他还千方百计争取省交通厅对南阳山区这一老边远地区给予扶持,得到省交通厅的高度重视,总共拨款55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公路建设。2008年4月16日,全长23公里,投资1100万元的南高、高凸、石徐、高磜等贯穿8个行政村的山区公路全面开通,南阳山区人民彻底告别了“行路难”问题。在2011年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前夕,他又在深入调研、获得充实的情况和数据之后,写成了《关于整治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议》,并在省人代会上提出。
  
  杨奇龙认为,对于开拓者,过去的成绩永远只是今天奋斗的起点。如今年近花甲的他,依然满怀一腔为民办好事实事的激情,为山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努力,为农民的利益奔走呼号。
  
  文章来源:揭阳新闻网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