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深圳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

五年后深圳市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比例将提高

2011-03-17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下一步深圳卫生事业如何发展?作为国家医改试点城市,深圳如何解医改中的难题,为全国医改提供更多好的经验?市卫人委主任江捍平日前接受了专访。

  到2015年,深圳市所有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占医务人员的比例将提高到1∶1.3。
  
  下一步深圳卫生事业如何发展?作为国家医改试点城市,深圳如何解医改中的难题,为全国医改提供更多好的经验?市卫人委主任江捍平日前接受了专访。
  
  江捍平坦陈,目前我市虽然基本完成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中的四项基本制度改革,但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动作,比如基本药物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还要加快推进。下一步,我市卫生部门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圳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紧紧围绕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提质增效”战略,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江捍平表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卫生部门要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机遇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科学组织实施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与千万以上人口健康需求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符合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定位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保基本”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上,卫生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各类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待遇,资助困难群体参保,解决大病救治费用问题;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逐步提高政府和社会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有效降低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的自付比例。
  
  在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上,逐步增加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特别是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服务项目。以卫生、人口计生职能整合为抓手,实施生命全程健康服务,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有针对性普及健康促进技术,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水平,让市民少生病、少生大病。
  
  “强基层”,就是要通过服务能力的建设,实现“小病找家庭医生”、“大病区域内解决”的目标。
  
  我市将加快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解决固定用房问题,提高医务人员、适宜设备配置档次,实施全科医学服务标准,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全面提高诊疗能力。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具体责任人、以专科医师为技术支持的家庭医生责任制,让每个家庭、每位居民都有责任医生,提高对市民个性化、综合性服务水平,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市民满意度。
  
  与此同时,根据市民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快建设好已经开工或立项的大型医院,加快推进资源薄弱区域的卫生建设项目,完善以城市功能组团为单元的三级医院的布局,实现优质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加快发展肿瘤、儿科、康复、老年护理等专科医院,使市民的大病基本能够在各城市功能组团的区域内解决。
  
  “建机制”,则是要在制度改革领域有所突破。
  
  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方面,建立政府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公立医院理事会制度,建立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在医药分开方面,通过建立社保基金偿付药事服务费和适当增加财政补贴制度来取消以药养医的机制;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方面,重点落实好社会资本办医引导政策,建立政府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提供个性化高端服务的多元办医政策体系。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之间有序流动。
  
  “育英才、引‘凤凰’、上等级”
  
  实现服务能力与城市定位相匹配
  
  医疗服务水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江捍平表示,将着力强化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完善体系内外的分工协作、合作交流、帮扶带动机制,努力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实施人才工程。在基础团队建设上,完善全科医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每年选拔一批高级专科医师到国内外一流医学机构进修培训。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面向国内外招聘一流的医学人才,建立一批优势重点学科带头人特聘岗位,让“领军人才”通过自己高超的技艺和突出的贡献,每年拿到50万至100万的收入。
  
  二是实施科教兴医工程。完善科研教学体系,以高端研究能力带动高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教学示范制度带动基本诊疗技术的提高。推动医学科技合作,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院际、院企、院校合作,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工程实验室,研发和掌握一批重大疾病防控核心技术、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加快深圳医学科学研究院建设,提高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服务能力。
  
  三是加大开放办医力度。加强院校合作,加快推进与香港大学合作共建共管滨海医院,以及委托中山大学管理市肿瘤医院合作项目,使两家医院在开业后五年内达到国内一流医院水平。加强院际合作,举全系统之力,争取10年内,把优势重点学科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专科。同时,发挥帮扶带动作用,实施新、老三级医院集团化管理模式,利用老医院成熟的管理团队、管理制度和成规模的技术力量带动新建医院快速发展。
  
  我市还将大力推动医院“上等级”,到“十二五”期末,市级医院和各区人民医院(中心医院)要全部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促联网、增活力、加推力”
  
  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制机制
  
  在卫生体制改革上,江捍平表示,将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全面完成医改各项任务,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国家积累更多的医改经验,争当全国医改的排头兵。
  
  我市将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完善新型城市两级医疗服务架构的运行机制。
  
  以城市功能组团为基本单位,推动组团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联网运行。联网医疗机构实现差别化服务,医生多点执业,卫生资源共享,建立分工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服务提供更加高效的现代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从医疗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服务引导、利益导向等体制机制方面着手,建立分级诊疗、分片转诊、社区首诊模式,将普通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并通过“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制度,为基层首诊的病人提供转诊绿色通道,构建更加高效、经济的医疗服务体系。
  
  我市将按照“内增活力”的原则,建立分级决策、多元监管、自主经营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要在政府层面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履行有关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职能。在公立医院建立理事会制度,负责行使医院经营管理决策职能,医院实行理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市属医院和各区人民医院必须在年内完成改革任务。
  
  改革医院人事分配制度。以滨海医院为试点单位,实行员额管理制度,促进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岗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工作质量挂钩。打破职员、雇员统一招考的限制,由医院在人事主管部门的授权和监督下,自行开展人员招聘工作。
  
  我市将按照“外加推力”的原则,完善医院发展外部环境。
  
  改革医院财政补助方式,实行按工作数量、服务质量等因素核定补助的办法,鼓励医疗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改革医疗收费制度。会同省、市物价部门合理测算医疗服务的成本,提高体现医务人员知识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完善医疗机构分级收费制度,促进市民合理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在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定额包干预付”制度改革,对医保定点医院实行单病种限价、结余奖励制度。
  
  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以付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其政策性亏损通过医保基金补偿和适度财政补助解决。
  
  四项医改任务
  
  基本完成
  
  2009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全面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以及相关配套方案。两年多来,我市医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初步完成国家提出的近期五项医改重点任务中的四项基本制度改革。
  
  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实施。在国家和广东省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我市共确定了795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从去年12月起,全市社康中心面向本市参保人员实行基本药物“零加成”销售。此举一年可为市民减轻药品费用负担7500万元左右。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在2007年推行9大类基本公共卫生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去年又完成4项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至2010年,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10万份,年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受惠人群达522万人。
  
  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覆盖所有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区除完善了社康中心资源配置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其内涵建设,提高社康中心诊疗服务能力外,还建立了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康中心服务的制度,2010年,专家进社区人数达到了4.9万人次;实施了全科医师三年规范化培训项目;试行了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2010年,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全市门急诊总量达65.5%。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2010年,市政府修订了《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将综合医保门诊大病统筹待遇扩大到门诊所有病种,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参保人在定点社康中心就医符合规定的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30%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引导市民到社区首诊。少年儿童及大学生医保纳入住院医保,实行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完善了本市和外地参保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扩大了本市参保人员在外地的定点医院范围。2010年,参保人数达到1038万人,基本覆盖常住人口。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劳务工医保参保人住院费由统筹基金支付的比例分别达到89%、86%、77%。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