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生物医药

广东省生物医药加快产业升级

2010-05-21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逆势飘红:生物制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约48%,出口货值同比增长约7倍多;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8.3%,居全国第3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逆势飘红:生物制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约48%,出口货值同比增长约7倍多;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8.3%,居全国第3位。

  不过,做大显然并不够,做强才是广东省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最终发展目标。从年前“民办非营利”的生物医药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的建立,到今年3月份,广东省政府主导推进的广东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联席会议,广东在生物医药自主创新方面的步伐越迈越大。而广东通过改革生物医药自主创新机制和政府职能功能链,整合产学研和政府多方的力量,也将推动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两大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生物医药大省向生物医药强省转变。

  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广东中药资源十分丰富,药材种类达2600多种,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特别是“南药”独具优势。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广东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行业的一组发展数据体现了这种态势:2008年广东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约750亿元,同比增长25%,居全国第3位;保健品总产值达300亿元,占全国近四成份额。2009年,广东医药产业完成产值预计为920亿元,同比增长约22.6%,其中医疗器械产业完成产值约310亿元,同比增长约25%,居全国首位。

  目前,广东已经初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产品质量较好的生物医药工业体系,在生物制药、基因诊断试剂、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广东拥有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以及广药、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此外拥有广州药业、白云山、三九医药、太太药业、丽珠集团、康美药业等一批医药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广东已经吸引了诺华、拜耳、罗氏等跨国医药企业前来投资发展。

  广东的生物医药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卫事件时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有效应对SARS、禽流感,还是在甲型H1N1等传染病的防治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去年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高科技产业总值达到了2万多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工业总值的31%。”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认为,广东生物医药的发展有非常好的科技产业大环境。

  研发创新平台“民营非营利”

  生物医药的门槛比较高,并不是政府喊一两句口号,企业埋头苦干就注定成功。在广东高科技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广东省政府特别为生物医药的发展明确了发展思路:一是生物技术要坚持适度超前发展,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二是生物医药以新药研制为重点,从以仿制为主转变为重视自主创新,重视中医药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广东省政府对南药的发展思路是自主创新,那么,广东生物医药自主创新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首先要完善产业研发基地和平台的打造”,广东省政府为了塑造生物医药发展的良好大环境,主动背起了“铺路搭桥”的任务。在广东省医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中,省政府详细规划了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五大主要产业基地的建设。其中,广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由三大核心聚集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广州白云绿色科技产业带以及其它分布着若干企业的扩散区组成,总体上形成核心区与扩散区相连、点与面相结合的网络型格局。此外,其它4大产业基地也各自承托着区域的产业带动。

  产业基地和平台建好了,但是科研如何走出“样品→展品→废品”的怪圈,真正让创新产生工业价值?这是广东省政府考虑最多的一点。“破局之路在于‘科研服务化’,广东省联系生物医药业内多方力量创立‘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其实就是将现在分散的研发链各个节点打造成服务平台,连接起来成为研发服务网络。”广东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在上月底举行的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和药企的专利技术转让签约仪式上如此说。

  4月28日,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和丽珠集团、广州银河阳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珠海就精致乙脑疫苗项目签署了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合作协议,转让价为2100万元。据了解,这是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成立17个月来的第一个转让成果。

  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2008年底创立时,就是广东省政府对“创新产业平台体制机制的一次大胆尝试”。据广东省科技厅人士介绍,当时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广州开发区政府部门共同行动,引导9个省内医药骨干企业、从事新药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注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广东华南新药创制有限公司”,再由公司出资6300万元成立“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中心定位为一个全面创新的“民办非营利”的科研机构。李兴华介绍,由于“非营利”定位,所以在资金投入上,政府也愿意资助,目前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三级财政可以连续3年给创制中心投入6亿元。 

  在广东省政府“有形之手”的运作下,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得以在体制、知识、产品三方面大胆创新,尤其是“民办非营利”的体制创新为全国独创。丽珠集团董事长总裁朱保国称:“以往国内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往往受制于‘10亿美金、10年时间研发出一个新药’的思维定势,无疑在资金实力和科研基础上难望跨国药企项背。然而自主创新不等于单纯关起门来靠自己创新,要抓住国际医药产业通过产学研结合令不同的利益链条和功能链条都能分享新药研发创制和科技转化生产的成果。”

  政府主导强势推进

  广东省政府非常明白生物技术人才对生物医药的意义,省政府乐意充当“科技红娘”。在广东省政府的积极运作下,去年底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首次在广东举行年会。协会会长翟一帆博士坦言,广东作为生物医药大省,还算不上强省。“广东以往是以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为主,医药产业多是生产中药和非专利药,较少进行新药的开发,而协会许多会员在长三角开展合作项目,较少在珠三角。不过随着广东经济的转型,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生物医药必须要走创新之路。”翟一帆说:“我们协会拥有充足的无形资产,那就是尖端人才和顶尖技术,希望为广东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出力。”

  除了吸引海外华侨,常态的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也成为广东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今年1月初召开的省委全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就强调:“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我们要快手重拳,积极引进一批我省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早在2008年下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并承诺最高提供1亿元资助世界一流创新科研团队在广东扎根。

  对于高科技人才,广东不但盛情邀请,还“走出去”邀请。2008年底、2009年初广东先后组织招聘团赴欧美招聘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与数百名海外名校博士建立密切联系;与7个国外机构合作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实现海外引才引智常态化;成功申报设于广州、深圳的五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政府层面也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发挥政府“指挥棒”的功用。今年3月,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联席会议。主管生物医药创新工作的广东省副省长佟星表示,成立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联席会议的目的是整合广东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人保厅、卫生厅、国资委、地税局、物价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开发的规划、管理、指导等职能,制定科研投资和技术导向标准,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业内认为,政府主导标志着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再获强大推动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