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生物医药

首季京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同比增34.9%

2009-05-13 中国医药投资网
 

  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却同比增长34.9%,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实现了逆势快速增长。记者日前在北京市科委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能在危机中一枝独秀,是因为北京市长期坚持的以科技引领和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已显现成效。

 

  2004年以来,北京市科委以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盘活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为手段,一方面全力激活生物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推动龙头医药企业创新体系建设。5年来,北京市科委在生物医药领域共投入科技资金4亿多元,设立重大项目23项,建立了从药物设计、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到制剂研发、规模化生产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链条。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自主研发的2个一类新药已经上市,另有5个自主创新成果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生产性企业中标创新药重大项目的比例更是从2004年的17%提升至现在的100%,生物医药产业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新药的研究开发是医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北京市科委围绕着创新药物,培养重点“苗头”品种,尤其选择与生产型企业相结合的优势品种,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加快其产业化进程。

 

  据介绍,2004年,北京市科委提前布局,将“苏灵”作为重大项目予以支持。2009325,血凝酶类药物临床研究最新进展暨一类新药“苏灵”正式上市。“苏灵”作为我国第一个蛇毒血凝酶类的一类新药,拥有发明专利,对占据着我国巨大市场份额的同类进口药品有很大的可替代性,今年预计销售100万支,两年内单品种销售量有望上亿。

 

  “苏灵”的成功得益于重大项目的支持。北京市科委自2002年开始组织重大项目,并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先后于2002年、2004年和2006年进行了三次招标。有200余家单位进行投标,其中,54家单位中标,先后立项支持了71个新药开发课题。

 

  龙头医药企业快速发展

 

  北京市科委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围绕龙头企业,以关键技术和品种研发推动企业质控体系完善和创新平台建设,以机制创新为目的,盘活首都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北京市科委针对同仁堂名优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现代中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科技需求,先后支持其开展“六味地黄等十种名优方药的二次开发”和“中药制剂生产过程关键技术工程化研究”重大项目。经过几年研发,同仁堂完成了同仁乌鸡白凤丸和抗感泡腾片两个品种的制剂工程化研究,建立了制剂生产过程关键技术平台,实现了工程化生产,生产能力提高50%以上,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100%,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3年,为提升北京制剂工艺整体水平,打造企业的创新链条,北京市科委以北京医药集团为核心,组织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其合作,开展缓控释制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启动实施了“缓控释制剂技术的研究开发”重大项目。项目的实施为北药集团搭建制剂服务和产业化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北药集团创新体系建设,也加快了其国际化进程。

 

  为强化企业的市场服务能力,同时解决中小企业在新药研发中的制剂中试服务需求,提高新药研发效率,促进成果的产业化,2009年,北京市科委启动了“制剂创新协同促进行动—制剂中试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重大项目,采取与企业“结对”的方式,整合相关资源,开展制剂及中试研发服务,提升北京化学制药的创新水平。

 

  医疗器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针对北京医疗器械领域增长快、利润高、知识密集等特点,2005年,北京市科委瞄准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实施了  “数字化医学成像技术和设备”重大项目。以培育、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做强北京医疗器械产业为出发点,以万东医疗、天惠华、航天中兴等科技型企业为主体,进行全数字化彩超、高性能DR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研究开发。

 

  目前,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产品已取得注册证书;研制的体检型低剂量数字化X线机已临床试用;0.5T磁共振成像医疗诊断系统已获得SFDA的产品注册和美国FDA产品注册。

 

  2009410,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0.5T磁共振成像系统通过美国FDA认证。这是我国第一家在美国通过认证的中场场强磁共振系统,刷新了国内目前通过FDA认证的磁共振永磁机型的最高场强记录,标志着我国高端永磁型磁共振设备打开了进入发达国家的大门。0.5T磁共振成像系统投放市场后,预计未来一年将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为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08年年初,北京市科委针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先期启动了“北京新药研发系统性创新服务平台”和“北京生物医药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北京市投入科技经费3000万元,在组织研发服务型企业以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BO联盟)的形式整体对接国家综合性大平台的基础上,组织200多家在京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等相关机构进行申报。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双鹭药业和科兴生物联合申报了“企业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项目;针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科技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ABO联盟成员微谷公司、中美奥达和凯因公司联合申报了“传染病疫苗发展技术研究和新型疫苗研制”项目。

 

  北京市科委以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快了北京医药研发服务业服务标准向国际化迈进的速度,为壮大北京医药产业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副处长张星表示,北京市科委长期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和自主创新品种的研制开发,着力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相信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会因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而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张星表示。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