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医院 护工

上海医院护工市场亟待规范

2009-01-16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正东近日提出书面意见,指出上海护理人员的现状与许多发达国家现状和卫生部标准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呼吁规范上海的医院护工市场。

  刘正东说,医疗资源的欠缺是护工职业得以产生的肇因。据2008年上海市卫生局公布的《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07-2010) 》数据显示,上海市目前护理人员数量紧缺,流失严重。 按照卫生部对医疗机构护理人力配备要求,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至少不得低于1:0.4。2006年上海市拥有常住人口1815万人,注册护士4.22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2.33人,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为1:0.36,与许多发达国家现状和卫生部标准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护士超负荷工作,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严重“缩水” 。在美国一个注册护士负责6-8个病人,新加坡一名护士护理10-12个病人,在我国一名护士白天需要护理20个左右的病人,而到晚上这个数字就得翻一番。而根据卫生部的护理费标准,一级护理每天才10元,二级护理8元,三级护理6元。这使得护士既无暇也无心包揽护理工作,生活护理就落到了家属身上,导致我国出现家属陪床的特殊现象。

  与此同时,病人家属多由于工作繁忙,迫切需要专业陪护帮助照顾病人以缓解奔波劳累之苦。这种供需缺口催生了护工职业的萌发和壮大。

  虽然2004年上海就已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护工必须持证上岗。但从今年刘正东自己作为政风行风监督员在对上海市的医院进行行风监督的过程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该市医院护工市场仍显得较为无序, 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仍有不满,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护工专业水平低

  目前医院的护工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低, 专业知识非常有限, 有的甚至连健康证都没有, 大多从事的只是一般的生活护理, 而不是专业的医学护理。正规的护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技能, 掌握病人清洁、卧位安全等护理知识, 还应有营养与饮食、健康教育等医学常识, 否则对病人和护理人员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隐患。上海市一中院日前就受理了一起护工喂食导致病人窒息死亡的案件, 终审判决护工所属的看护服务社赔偿死者家属人民币1.5万元。在这种纠纷中, 医方损失了医疗信誉, 患者损失了生命, 护理社损失了金钱和商誉, 可谓三败俱伤。

  2、护工市场管理混乱

  现有护工大概有两种来源:一是医院提供。医院设立护工中心为病人提供护工服务, 但实际是找民营的护工公司联系用工, 医院在护工公司与患者之间只是搭线,并向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二是患者私雇。所谓”黑工”就是这种没有固定管理的散护,由于“黑工”不存在管理问题,导致护工之间争抢生意、讹诈雇主以及不遵守医院规章纪律等问题屡屡发生, 也给医院治安和住院秩序带来很多麻烦。

  3、 护工权益缺少保障

  据2007年发布的《上海女性护理工现状调查报告》显示, 上海30家受访医院中,77.7%的护工没有签订过劳动合同, 84.2%的人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加班没有加班工资的人占73.3%。

  按照上海市护理协会规定的护工收费标准,本市一级医院护工费在每天30元左右,二级医院护工费在40至60元/天,三级医院护工费每天标准为80至90元。但一方面护理协会的标准不是强制标准, 另一方面经过医院、公司等的层层盘剥, 真正落到护工口袋里的只是一小部分报酬。据调查显示, 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3.5%, 500-1000元的占59.9%, 1500-2000元的人占31.6%, 64%的人月工资不到1000元,而且由于是按日薪计算, 吃住自负, 也没有带薪假期。另外高达84%的受访者回答曾被拖欠或克扣过工资, 2008年8月北京就发生了医院护工集体罢工催讨工资的事件。那么这份工资又是以每天多少时间的劳动换来的呢? 调查显示, 护工的一个工作日, 就是24小时。

  鉴于目前护士数量远远难于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员制度的建立还有待观察,而目前护工现象可能一时还难于杜绝,为维护患者和护工的权益,让患者家属放心,并保持医院良好的住院秩序,刘正东建议如下:

  1、

  建议逐步杜绝医院“黑工”、“散工”,逐步由护工公司统一提供护工服务,以让上海市的护工市场逐步健康、有序;

  2、

  建议护工公司向医院提高的护工均需经过上海市护理协会统一组织的护理培训,并持证上岗,以维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3、

  建议医院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采购护工公司的护工服务,护工的服务可分为若干等级以便患者选择,并对患者明码标价,严禁护工私下向患者额外索要报酬或“小费”;

  4、

  建议护工的工资报酬由医院从应支付护工公司的服务费中代为发放,以保障护工权益,进而保障患者的权益;

  5、

  建议将护工制度逐步纳入整个护理结构中进行定位和管理, 以护工制度为基础探索建立分级护理体系, 确保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对护理人员的管理都有明确分级。具体可借鉴美国的护理等级制度:最高一级是护理经理,类似于我国的护士长;其次是认证护士,负责给护士下达医嘱;第三是通过护士执照考试的注册护士,负责技术性强的治疗护理;最低一级是护理助手,负责生活护理,相当于我们的护工。在美国医院里,护理助手的数量是最多的,每个病人除护士之外,还会配一二名护理助手。

  链接:全国各地护工管理模式五花八门, 大致有以下几种:

  1、“公司管理+医院督导”模式

  杭州、宁波等地医院试行“公司管理+医院督导”的模式以规范医院护工的管理。护工的招聘、管理都委托给护工公司, 护工全部登记在册、持证上岗,统一着装,收费标准也是统一的。医院负责对护工进行集中培训和定期培训,并通过走访患者和家属、定期满意度调查等对护工的陪护质量、收费标准等进行全程监管。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化医院的培训和监督职能,发挥医院在护理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护工公司缺乏监督,特别是护工合法权利无法得到确定的保证,医院只要公司交足管理费,对护工的冷暖饥饱没有积极关心的动力。此外医院负责培训和监督,必然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而管理费的分享却很难“泽被苍生”,对护士而言缺乏积极性。

  2、“护理员”模式

  北京医院曾试点护理员制度, 用经过专业培训、通过劳动部门相关考试的护理员取代护工,并由医院护理部负责对护理员的统一聘用、管理。护理工作全部由医方承担,医院护理部根据患者病情统一安排,并按发改委确定的护理费标准收费,患者不用再花钱雇护工。

  这样既能保证护理质量,又可规范医院管理。但是,也带来了成本的增加。目前卫生部公布的医院护理费价格偏低,一级护理(24小时护理)的费用每天只有8元,如果护理员工资、培训、保险全部由医院支付,而护理费按此标准收取,那么,医院聘用护理员每年将增加一二百万元的支出。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医院及护理员的积极性。

  3、 “无陪化护理”模式

  江苏部份医院病区试行“无陪化护理”,医生根据患者病程安排护士护理,无须另请护工,家属可以陪而不护。收费价格一级护理每天90元,二级护理每天60元,三级护理每天30元。通常手术后前三天为一级护理,后两天为二级护理,康复期进行三级护理。平均患者每天护理费在50元左右。这样一保证护理质量, 二改善护士待遇, 三恢复医院秩序。这个办法必然要求配备更多的护士, 医院会在成本上遇到障碍, 有的患者则对十倍涨幅的费用表示质疑。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