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敲响环境卫生警钟

2008-05-17 中国医药投资网
 

  截至5月2日,阜阳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736例,其中痊愈1460例,死亡22例,重症30例,病危12例。卫生部3日指出,今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我国安徽以外部分省份的手足口病疫情较去年也有所上升。国内外资料显示,6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还有可能上升。

  继安徽阜阳手足口病疫情发生以来,浙、鄂、粤、陕,以及港澳也相继出现感染病例……不期而至的手足口病,已然演变为继非典疫情之后的又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有关人士指出,应对之策需要职能部门发挥力量,将手足口病防治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及时传递,以便于民众保持与政府的良好信息沟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这种应对措施无疑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信息公开保障民众权益只是一个方面,要实现在出现各种疫情时,民众有从容的心态和有效的预防,必须建立长效预防机制。

   据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传染病,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欧亚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较大规模感染流行。卫生部指出,今年发生在安徽阜阳的疫情由EV71感染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分析手足口病传染性特点,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一个认识,春夏之交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几率将会增加,而预防的有效措施就是首先做好环境卫生等工作。

   然而,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仍然做得很不到位,长效机制至今缺位。就拿"禁止随地吐痰"来说,在2003年、2004年全国人民和非典展开搏斗的"非常时期",全国各地对随地吐痰者的处罚力度加大了许多。目的就是培养民众的文明习惯,切断病毒的传染途径,为取得防治"非典"的最后胜利提供保障。可是遗憾的是,各地"抗非"取得了胜利,但"禁痰"却吃了败仗,因为,各地重点治痰的措施随着"抗非"结束而不断弱化、消弭……

   同样,一些地区在提倡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的时候,重视城市忽略农村(有些农村垃圾遍地、牲畜粪便污染水源),但殊不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疾病的发展速度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案。而相应存在的问题是,至今我们还没有一个餐饮安全机制保障(手足口病可由10多种病毒引起),只有少数城市建立了餐饮消毒中心,引导餐饮企业使用统一消毒餐具。另外,学校、工厂、幼教机构等人群稠密场所也都没有足够的疾病防范警惕性。

   其实,有关全民卫生保障中的不足不胜枚举。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当我们了解到疾病的传播渠道和防治知识后,怎样来避免生命的代价导致的全社会之痛?如何防范民众不生病、少生病?各地应该如何来落实全民卫生保障工作,以及强化公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各行各业的环境卫生保障?因为,"手足口病疫情还可能上升"的公共危机再次敲响了做好环境卫生的警钟。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