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医院

“巨亏”或为公立医院讨价还价的借口

2008-11-20 中国医药投资网
 

  1114日,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结束。同时,被称为“医改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也已破题:广东计划在深圳、韶关、湛江三地先行试点,逐步取消目前医院15%的药品收入加成。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如果不辅以合适的回补措施,从医院的角度来说不仅是“少赚”,而更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巨亏”。

 

  “业内人士”认为逐步取消药品收入加成会造成公立医院巨亏的理由是:医院要为药品在医院里的储运、配置支付费用;同时,药品在医院的储存和管理会产生附加价值,医院要为用药过程“密切配合”的相关人员支付费用,这些环节的投入并不会随着15%的取消而减少。

 

  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好像不对。医院为药品储运、配置过程支付的费用,应该归为医院的综合投入才对;同时,医院为用药流程中工作人员支付的费用,不是医院正常的用工开支吗?这些本应纳入到医院综合收益的收支核算,在这里怎么都成了仅仅和药价联系的“单线关系”呢?

 

  “业内人士”又说,医院为药品储运、配置支付的费用“核算相当困难”,“大部分医院甚至没法弄清楚取消这15%之后,医院的经济状况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很多医院的利润始终是个谜”——既然如此,巨亏的结论,又是如何得出的呢?

 

  如此看来,“巨亏”更像是公立医院应对药价改革以及此次新医改的讨价还价的借口。公立医院收入主要包括药品(包括耗材等)收入、诊疗服务收入、政府补贴三个方面。削减药品价格加成后,医院要维持高利润,提高诊疗收入和政府补贴,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借口。一方面,公立医院试图借此“逼宫”相关政府部门,不要如此大幅度地削减药品价格加成;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是在为政府和公众“打预防针”——这样做可以,要么,政府增加我们的补贴,要么,就别埋怨我们会变着法儿用提高诊疗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用“巨亏”来讨价还价,应该放置在此次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审视。该起事件告诉我们,在新医改的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依然存在——药品监管、定价、医保各部门的行政分割,依然亟待进一步厘清;药品生产、流通中诸环节的监管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最为关键的是,以药养医格局的变更,更需完善健全的制度规范,方能逐步实现。具体到逐步取消医院15%的药品收入加成方面,在加强对公立医院利润的“糊涂账”进行审计、监管的同时,更需建立公正平等的博弈机制——公立医院可以用“巨亏”作为借口讨价还价,公众也应该拥有在博弈平台上为新医改中自己的权益平等对话的机会。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