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展望2011 新能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展望2011 新能源不再百花齐放

2010-12-31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010年,我国政府将新能源列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扶持。

      2010年,我国政府将新能源列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扶持。在政策利好的作用下,加上国内外市场向好,2010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可以用“热火朝天”一词来形容,太阳能、风能、核能百花齐放,相关设备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受益于新的能源规划,核能领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呈现“大干快上”的态势,行业上下游企业有望从中获益;太阳能领域在国内产能增加的背景下,价格或将走出高开低走的轨迹;风能领域经过多年的自由发展,2011年将转入龙头企业洗牌期,行业有望出现数家在国际上具备影响力的大企业。

  本报记者  陆晓辉报道  

  2010年顺利打烊,托政策洪福,国内新能源产业一片火热。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企业利润丰厚,业内戏言:“2010年,企业数钱数到手抽筋。”

  2011年,新能源行业或将难现此等百花齐放胜景,行业发展前景将分化。

  太阳能:高开低走

  2010年太阳能行业可以用“低开高走”来形容,年初多晶硅价格尚在每公斤40-50美元之间徘徊,而到了6月,行情开始上涨。

  2010年6月,国内多晶硅的价格涨至每公斤60美元左右,进入7月以后,多晶硅的价格开始节节上升,8月下旬,站上每公斤70美元关口,进入9月,多晶硅现货报价就一举突破了每公斤90美元并一度跃过100美元。而今,多晶硅价格虽有回落,但仍稳定在90 美元左右,价格比2010年年初上涨约1倍。

  “此轮多晶硅价格的上涨主要因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今年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订单都不错,从而导致对多晶硅的需求大幅上升,带动了价格的上涨。

  据悉,2010年全球光伏产业比预计要乐观得多,绝大部分的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为了应付源源不断的订单,不得不满负荷运转,并纷纷扩产。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表示,太阳能电池的市场持续向好,带动上游多晶硅材料需求增加。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从2010年7月开始陆续下调光伏补贴,很多系统集成商纷纷赶在补贴下调前完成系统安装,导致市场提前释放,多晶硅市场景气度增高。此外,基于良好的市场预期,我国有不少光伏企业大规模扩产,新增的电池产能加大了对我国多晶硅市场的需求。

  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供应却没有增加。

  目前我国很多多晶硅生产商发现,接到手的订单远远大于自身的产能。不少多晶硅生产商不仅手中订单充足,而且继续向市场供应多晶硅的能力也有限。其中,乐电天威、新光硅业已经被多晶硅长单锁定,对市场的多晶硅供货量有限。此外,自2010年9月份开始,江苏中能生产的多晶硅主要以满足自己生产太阳能硅片为主,一二级的硅料基本不再进行市场出售,只有少量的三级硅料用于满足老客户的需求。江西赛维LDK有关人士表示,公司生产的硅料也主要是满足自己生产为主。

  多晶硅价格猛涨、订单饱满的繁荣景象,使得今年多晶硅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高兴之余,业内专家对明年价格走势心有疑虑。

  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认为,目前全球光伏发电终端市场的价格在下跌,7月份德国上网电价下降15%左右,2011年还要降低10%,要想维护这个市场,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必须要持续下降。整个产业链的成本要下降,目前多晶硅价格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分析人士表示,预计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为10.2万吨,需求为11.7万吨,供需总体平衡,稍有缺口;预计2011年全球对多晶硅的需求量达14.4万吨,产量为15.2万吨,供需基本平衡,供大于求。多晶硅的价格也可能在2011年出现转折,价格也将由此开始下跌。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上一轮多晶硅价格暴涨时,我国没有足够的产能,现在我国已经有大规模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有几万吨的多晶硅材料基地,有这些产能的存在,就有可能抑制价格上涨。此外,石定寰还表示:“长期来看,随着技术的提高,多晶硅价格还应该是下降的。”

  “高开低走”已成为共识,业内企业现在唯有希望多晶硅价格这个高位运行的“子弹”可以飞得更久些。

  风能:非强勿扰

  经过近5年每年超过100%的市场扩张,2010年风电市场迎来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据中金公司预计,2010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将增长50%,2011-2012年增速小幅放缓至30%。

  虽然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但是行业龙头企业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2010年风电行业的大佬们就已开始在利用并购和价格战,抢夺行业的市场份额,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2010年年初,金风科技对2008年7月中标的甘肃酒泉风电基地瓜州北大桥第四、瓜州干河口第六风电场各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中标金额进行调整,决定将原来的合同金额25.7亿元调至20.7亿元,共计缩水5亿元。

  行业龙头企业将质优产品价格拉至与二三线企业同等,进而抢夺市场。事实上,这样的竞争已经产生了效果。目前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这三大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超过60%,风电设备市场显示出集中化趋势。

  价格战的硝烟仍未散尽,行业“大佬们”又举起了并购的大旗。

  2010年10月,金风科技在香港H股挂牌,募资70亿港元。随后,金风科技发布公告称,将以不超过2亿元向保利协鑫母公司协鑫集团收购协鑫江苏85%股权和协鑫锡林25%股权,并向上海国能投资收购协鑫江苏15%股权。收购完成后,金风科技将持有协鑫江苏100%的股权和协鑫锡林100%的股权。协鑫江苏及协鑫锡林主要生产、组装和销售1.5兆瓦及以上风机叶片,风力发电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2011年,这样的并购或将更多。

  临近2010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已经审核通过华锐风电的首发申请,华锐风电即将登陆资本市场。加上此前已经成功在A股上市的东方电气、金风科技、湘电股份等企业,国内排名前列的风电设备企业均已打通产业和金融的“任督二脉”,各家企业的“内功”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从资本市场上融得的巨额资金,将为风电行业的“大佬们”未来攻城掠地提供充足的炮弹,行业并购整合浪潮正在酝酿。

  除并购、价格战外,中小企业还可能失去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市场。“国内的陆上风电资源已基本被瓜分完毕,未来发展的空间不大,未来风电产业的蓝海在于海上。”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公司华北区域经理金立萍表示。

  但这个市场并非任何企业都可以染指的。根据201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海上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的能力,并要求有一台海上风机的运行业绩。从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现状来看,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整机制造厂商不超过10家。

  据悉,目前在此领域展开研发的只有寥寥几家,其中,湘电股份生产的全国首台5兆瓦风机下线,成为大功率风机第一个吃螃蟹者。华锐风电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向记者表示,该公司6兆瓦风机正在研发中。近日,该公司拟增资5.5亿元至江苏金风用于实施6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上海试验风电场及海洋风电工程项目。

  根据《标准》以及现在的实际情况,未来海上风电的 “绣球”很可能抛向金风科技、湘电股份、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上海电气、长征电器等行业龙头企业,海上风电或现强者通吃的局面。

  2011年,风电行业非强勿扰。

  核能:大干快上

  上世纪90年代,秦山核电站诞生,我国结束了无核电的历史。2007年,我国出台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我国核电发展的目标定为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而根据新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该数据调整为8000万千瓦。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要想达到2020年核电装机8000万千瓦的目标,2015年,我国的装机目标将超过1500万千瓦。为实现该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核电站开工量是核电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原因在于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4-5年,要想让核电站在2015年装机目标超过1500万千瓦,必须从2011年就实现足够的核电开工量。

  建设新的核电站任务已经下达,但核电企业“手头的活”却仍没有完成。截至2010年9月,国务院已核准建设34台核电机组,其中正在开工建设的机组达25台,我国已成为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2011年,在新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下,国内核电建设浪潮将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此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核电企业,还将包括国内的核电设备企业。为了满足核电建设需求,从2011年开始,这些企业将不得不开足马力努力生产各项设备。东方电气核电项目处副处长李国强表示:“现在正是核电发展的大好时机。”

  “一个核电建设项目能够吸引成百上千亿元的投资,带动整个链条从上至下大批企业的发展,包括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加工,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建筑、钢铁、水泥、精密仪器制造、阀门仪表、核废料处理等等。”中投顾问分析师周修杰分析,未来我国核电建设中,核电装备国产化率将达70%以上,仅此业务就将给国内核电设备企业创造巨大市场。  

  银河证券分析师认为:“核电相对其他行业,在技术、资金和行业资质等方面门槛很高。整个核电产业链比较长,但是由于门槛比较高,能够参与其中的企业并不多,特别是加工制造难度较高、占比很大的核电主设备目前国内仅限于少数几家企业。因此,参与核电主设备制造的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等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chinahightech.com/views_news.asp?Newsid=43739383032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