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药材

甘肃应对中药材价格暴跌

2014-08-04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当归从每公斤55元左右降到了30元左右;黄芪从每公斤23元左右降到了15元左右。下降幅度分别为350%、80%和50%,党参价格降幅最为明显。

  2013年年底以来,药材价格暴跌,党参从2013年的每公斤90元—100元左右,降至如今的20多元;当归从每公斤55元左右降到了30元左右;黄芪从每公斤23元左右降到了15元左右。下降幅度分别为350%、80%和50%,党参价格降幅最为明显。到今年6月份,整体行情基本保持稳定并略有回升。

  甘肃中药材资源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十分明显。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于全国首位,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20%。

  据统计,2012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316万亩,产量75万吨,与2005年相比,面积和产量增幅分别达47.9%和113.6%。全省中药材种植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主要分布在定西、陇南及河西部分地区。

  现状:由暴涨到下跌

  首阳镇,被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和交易基地,付进禄不仅是首阳镇首阳村的党委书记,还兼任禄林药业公司总经理。在药材市场摸爬滚打了三十余载的他,对药材行情相当熟悉。

  “甘肃的中药材行情看陇西,陇西的中药材看首阳。这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很贴切。首阳作为陇西县的一个种植大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首阳镇成为甘肃中药材重要的集散地和交易地。”付进禄说,甘肃中药材的上涨起始于2009年,2012年达到巅峰。党参年初每公斤交易价格为40元,6月份最高涨到了120元,8月底至9月初开始下跌,最低跌至每公斤50元。

  “在上涨最厉害的时候,有些囤积了货源的人,都发了横财。现在我们这个镇上有很多百万富翁,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付进禄说。

  据了解,甘肃党参从2013年的每公斤90元—100元左右,降到了如今的20多元;当归从每公斤55元左右降到了30元左右;黄芪从每公斤23元左右降到了15元左右,下降幅度分别为350%、80%和50%,党参价格降幅最为明显。到今年6月份,整体行情基本保持稳定并略有回升。

  付进禄说,党参、当归和黄芪是甘肃主打产品,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0%左右。“党参在所有药材中下跌最为厉害,2013年9月份和10月份,鲜货的收购价格每公斤在50元,现在干货售价每公斤15元—23元,不仅比收购价格跌了50%,与2013年同期的干货价格相比,更是跌得离谱,每公斤跌了100元左右。即便这样,陇西市场上药材依然不走货。”

  面对中药材价格暴涨,国家发改委先后组成3个小组,分赴江西、贵州、浙江、甘肃、云南、河北6省进行调查,并责令一些经营者限期限价出售囤积的党参。在此情况下,一些手中存货的商贩开始大量抛售积压的药材,药材价格下滑大幕拉开,而且幅度之大,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原因:市场供大于求

  据甘肃省农牧厅提供的资料显示,甘肃现有6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量100万吨,交易额90多亿元。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助推全省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付进禄认为,甘肃的中药材行情有个规律性,三年一个小周期,五年一个大周期,现在刚好就在这个节点上了。他认为,甘肃中药材的下跌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市场供需发生失衡。这几年由于药材价格的疯涨,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中药材,一些企业也开始调整投资方向,向中药材进军,加上甘肃的河西地区也推广种植中药材,一时间产品出现过剩。二是信息不对称。农民由于缺乏市场经验,只图眼前利益,什么能赚钱就种什么,结果由于缺乏信息的支撑,大量种植中药材,产品过多造成积压,价格就下来了,农民一赔钱又不种了,产品少了,价格又上去了。

  “陇药产业是甘肃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甘肃省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目前甘肃省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166家,拥有20多个剂型、2931个批准文号的药品品种。”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说。

  业内人士认为,游资进入是中药涨价的幕后推手之一。2009年至2011年,中药材经历过几番上涨通道,全部品种出现价格大涨,到2011年上半年结束,中药价格一度攀升到了最高点。过高的市场价格催生种植中药的药农增多,投资客商大量囤积中药,最终导致中药价格出现严重下跌,药材商、投资商受到重创。

  目前,部分中药已经不单是农产品,已逐步变成了资本投资的工具。近几年中药材价格的大幅上涨,其根本上并不是因为中药材的短缺造成的,情况正好相反,现在市面上的家种品种基本上都是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例如当归、三七等,由于这部分当前市价较高,农户收益较大,产区扩种面积成倍增加,一旦产新,其价格将会向下调整。但游资进入后,低进高出,控制了中药的价格。

  担忧:种植面积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陇西药市在全国举足轻重,文峰、首阳两大药材交易市场是仅次于安徽亳州的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也是北方大宗药材价格形成中心。

  中国文峰中药材交易中心梁经理表示,全国每年党参的需求量在2400万吨,黄芪、当归在4万吨左右,其中甘肃的产量占到了80%。

  “2013年,党参苗子每斤在20元,今年只有1元钱。”朱红昌说,今年种植党参苗子的药农每亩损失在4000元—7000元左右。

  “今年,黄芪和甘草的种植面积减少四分之一,如果这种局面继续持续下去,造成损失的最终还是农民。”付进禄说。

  “药材受季节和生产周期等客观条件限制,市场反应较为迟缓,使药材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了药材生产和价格的大起大落。中药材价格便宜,药贱伤农;而价格上涨,让吃中药的老百姓吃‘苦’。”业内人士建议,要想让中药材价格回归理性,不能光靠市场调节,还需要政府从产业政策上给予支持。相关部门应建立全国中药材产业信息平台,通过对中药材市场的供需进行整体评估,及时发布供需信息,为市场调节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要理顺整个国内中药材购销市场,做到中药材货源公开化,存货、销售透明化。

  措施:“六招”应对价格暴跌

  为了应对中药材价格暴跌,今年定西市政府下发《定西市2014年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方案》。

  一是在陇西、渭源两县广泛宣传动员药农参加保险,规避药农种植风险与市场风险,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的能力,建立稳固有效的风险保障体系,并通过试点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切实维护药农利益。截至目前,两个试点县有15户种植企业、8个种植合作社和2.6万户药农参加了保险,投保面积8.77万亩,收缴保费470多万元。

  二是不断提高标准化仓储水平。官方加大政策和项目扶持力度,引导仓储企业推广使用先进贮藏技术和作业标准,探索无硫仓储方法,推广使用仓储保质新技术,全面提高中药材仓储水平。加快完善和推进中药材仓单质押制度和融资服务,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缓解市场价格波动对种植带来的影响。同时,引导加工企业合理收储中药材,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三是积极开展中药材电子商务。以淘宝网“特色中国—甘肃馆定西分馆”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省上优惠政策,加大电子商务培训力度,鼓励市内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开设各类网店,推动定西中药材实行网上销售。加快建立中药材商品交易所,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有效增加了地产中药材特别是党参、当归、黄?穴红?雪芪等主要品种的话语权。

  四是切实加大医药加工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国内中药制药企业集团来定西投资建设,加快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条。同时采取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快现代制药行业战略性重组,进一步提升企业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是着力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中药材流通追溯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的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保证和提升中药材品质,提高市场认知度,扩大国内市场销售额和出口贸易额。

  六是加强产业信息分析指导。加大中药材种植和购销信息服务,完善中药材市场价格预测分析制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和价格指导意见,保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由市县区中医药产业局(办)及时研究分析中药材价格周期性规律并根据全国药材主产区种植情况,会同农业部门和重点药材交易市场每周公布中药材价格信息和种植需求信息,有效防止药农因不了解市场行情而盲目跟风的现象。

  定西市市长唐晓明称,随着国家和甘肃省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定西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该市将全力创建和申报国家级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家级中药材交易市场、国家级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定西中药材商品交易所,促进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新的提升,力争到2016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35万亩,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70亿元,中药材市场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达到1400元,中医药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7%。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