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药品 营销

GSK引发传统营销模式阵痛 药品营销变革在即

2013-09-16 中国医药投资网
 

  也许没人想到,跨国药企在中国潜行30年的药品营销模式,会因为葛兰素史克公司商业贿赂事件的曝光而一夕之间崩溃。让人尴尬的是,在此之前,本土药企一直努力向跨国药企学习营销之道,于其身后亦步亦趋。

 

  医改方案参与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日前发问:医药企业行贿违法,是谁在接受贿赂?“医药行业也许正在面临一场大危机,大考验。”他说。

 

  伴随危机和考验,我国药品营销方式也必将在阵痛中迎来变革。

 

  变味的营销

 

  我国医药营销领域一直认可一种说法,即跨国药企是国内药品营销的启蒙者,甚至被称为营销人员的“黄埔军校”。

 

  一位上世纪80年代末投身外企,而后又辗转于数家本土企业的药品营销职业经理人表示,国内药企多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以前根本没有营销概念。外企进入中国后有了广告,有了学术营销,也有了找医生开会送小礼物的做法。此后,这种“送礼”之风愈演愈烈,医生胃口越来越大,所谓的“行规”悄然形成。

 

  事实上,细数我国药品营销模式,金钱的影子无处不在。招商代理、佣金制、大包商等等,其核心都是在利润分割上给营销腾出空间,满足医院的胃口。在利润最为丰厚的处方药销售领域,本土企业一直追捧招商代理模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处方药招商代理之所以风行,其根源是处方药进医院太难,在药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的境遇中,生产企业甘于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把利润“大头”拱手他人。曾供职于步长制药、百灵制药、仁和制药等多家企业的药品营销资深人士陈志怀表示,处方药招商代理其实主要是做好两件事情:一是竞资格,二是争份额。资格的背后是政府机构公关,一般由所谓的企业“政府事务部”运作;份额的背后就是销量,销量后面是医院,医院后面则是代理商。每一个环节都是利润分割者。

 

  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也曾发起对国内药企商业贿赂的联合整治行动,使得当年药品市场销量降至冰点。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跨国药企来到中国,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但其经营中不规范的一面,也同时进入。如今看来,本土企业应该也必须引以为戒。

 

  目前,葛兰素史克在华业务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其官网多条信息无法打开。而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外资药品在三甲医院的销售份额所占比重很大。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副会长孔震宇曾直言不讳,在资本社会中,不规范的商业行为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杜绝商业贿赂等不规范的商业行为,最关键的就是健全相关法律,改变其滋生的土壤,对违法违纪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