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医药

复制“联想模式” 复星医药详解“国际化”

2012-09-27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A股上市十四年有余的复星医药,自2011年3月1日公告启动新募资项目以来,其筹备海外上市的进展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A股上市十四年有余的复星医药,自2011年3月1日公告启动新募资项目以来,其筹备海外上市的进展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获悉,以此番募资项目为契机,正式全面布局国际化即是复星集团为复星医药立下的方向。在复星集团内被视为最有机会突围国际化的复星医药,其所被投注的资源和随之而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现阶段复星医药抓国际化有压力,但确实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公司用了十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了业务架构。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国际化、有规模的并购,力求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这也是复星集团对复星医药的要求。”复星医药集团董事长陈启宇独家专访时表示,“具体而言,对于我们中国的医药企业来讲,除了做全球化的研发、生产设施以及人才队伍,如果还能做到全球化的并购,才能真正称之为全面国际化路线。这四个方向正是复星医药发展的目标。”

  医药研发“前置”海外

  1994年成立至今的复星医药背靠复星国际旗下“复星系”资源,一定程度上在国内医药行业代表了“民企实力”。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64.86亿元,其中核心业务制药板块收入较同期增长35.22%。

  谈及未来国际化布局中的医药业务发展,陈启宇表示,将医药研发环节前置至欧美成熟市场,将前期研发由海外科学家团队孵化完成后,中后期研发交回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上海、重庆、美国旧金山三地创新研发体系,仅旧金山一地有三个复星医药旗下的研发公司。“这样一来,我们跟最前沿的技术保持接轨,不输给欧美,也缩短在海外的药品注册时间。同时也能尽可能实现低成本。研发需要大量的人工和大实验室资源,复星医药在重庆和上海的相应成本就比欧美发达国家更有优势。”

  “未来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以最终产品和高附加值药品的形式进入主流市场的机会。”

  2011年复星医药累积研发投入约为3.1亿元,未来一旦将竞争战线延伸至海外市场,其研发的投入势必将水涨船高。“我们的战略是先走研发和生产设施认证。通过自建实验室和招募研发人才搭建队伍。”陈启宇表示,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要借鉴此前印度药企国际化的经验,大量利用中国海外留学的精英研发人才,“这是中国医药企业一个非常巨大的竞争力”。

  复星医药谋求海外募资的表象之下,是中国药企阶段性发展后的“出海野心”,江苏恒瑞、浙江海正、天士力集团等知名药企近些年均有类似行动。

  对于国内药企的国际化路径,陈启宇认为,“擅长并购事宜的复星医药若能并购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药企,将二者优势进行结合,并通过海外企业的渠道体现出来,或许将是下一个‘联想并购IBM’的经典案例”。

  国内业务仍为重心

  事实上,希望复制联想这一国际化路径并做到提领复星集团正是如今复星方面的定调思路。“海外并购主要会在制药板块。收购之后可以拿到两样东西,即研发制造能力以及分销网络。尤其是海外分销网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有这样一个载体,我们本身的研发有很多成果就能放进去。”陈启宇解释称。

  高歌猛进的海外拓展背后,是前期资金的迅速消耗。因此登陆海外资本市场这一桥头堡的战略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复星医药曾在其募资公告中明确指出:“为适应医药行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及产业资源整合的大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复星医药)董事会同意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

  “海外上市募资能够增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可以吸纳全球投资者。海外银行对公司的认可度变高,海外发债能力也可能提升,对于将来国际化并购,有非常大的好处。”陈启宇坦言,“这是多一个渠道,多一种选择的考量。”

  “募资投向中,制药是绝对的重点。未来国际化背景下的复星医药四大业务中,分销与零售将依托国药为主,而制药、医疗领域则由复星医药自己经营为主。”陈启宇表示。

  而全面谋划国际化发展的复星医药,并未改变中国市场“大本营”的战略地位。

  陈启宇强调,中国市场是全球目前最好的市场,复星医药目前八成左右的制药业务均由中国市场贡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情况仍将持续,只是海外部分会不断增加。十年内,如果没有大并购的话,复星医药收入一半以上还是会来自中国市场。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