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疫苗行业 发展 隐忧

疫苗产业应警惕发展“软肋”

2012-09-05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政策接连发力下,市场“大蛋糕”效应初显,表面上疫苗产业似乎已成为医药行业的热门领域,但热门背后是行业常存的隐忧。

  在政策接连发力下,市场“大蛋糕”效应初显,表面上疫苗产业似乎已成为医药行业的热门领域,但热门背后是行业常存的隐忧。

  在国家先后出台的各项规划及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12年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拟支持单位》名单中,疫苗行业均被明确题为重点发展领域;同时,我国疫苗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投顾问近期报告预计,到2012年底我国疫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20亿元。

  然而,对疫苗行业的“受宠”,部分业内人士却持观望态度,认为急于求成心态明显、研发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评审机制和监管法规尚不完善等不利因素,或将牵制行业发展。对此,企业和政府都不应盲目乐观,逐步积累研发实力、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仍将是一段时间内疫苗行业的主基调。

  产能过剩现象严重

  当前疫苗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即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国金证券分析报告显示,当前一个疫苗品种通常有5至10家企业生产,产能过剩明显。以狂犬病疫苗为例,从批签发规则调整导致的产能不足,到有10多家生产产能过剩,只不过3年时间。近期各企业研发重点均为 HIB 疫苗、多价流脑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一拥而上”现象严重。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的薄弱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基础数据缺乏,企业难以获知市场真正需要哪类疫苗,只好跟风。而新疫苗的研发要以公共卫生的需求为导向。因此国家需要从传染病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入手,为企业研发方向提供参考,然后是企业要有足够的研发能力把相应的疫苗做出来。

  研发实力亟待提高

  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背后,是多数本土疫苗企业研发实力不足的问题。虽然在全球85家疫苗企业中我国占据36家,但国内有价疫苗的高端市场大部分还是被国外制药公司所控制。数据显示,仅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史克和诺华就占到了有价疫苗市场份额的45%。

  对此,行业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疫苗整体以仿创结合为主,其中大部分是仿制品,一些较新的疫苗产品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中国的疫苗企业偏多,行业集中度比较低,创新和研发能力距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而研发能力落后的原因,除人才和技术缺陷外,是研发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目前国内36家疫苗企业研发总投入也无法与跨国疫苗“五大巨头”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史克、默克、诺华、辉瑞中的任何一家抗衡。某企业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在确定一类疫苗招标价格时,计算的方式是原材料的成本加30%的利润,很多生产一类疫苗的企业基本是在维持微利状态,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研发实力。

  政企合力改善现状

  除加大资金投入外,政府还应加强评审效率和监管机制。国内疫苗审评往往需要两年之久,政府应增加疫苗审评人员编制、审批前置、早期介入、提高疫苗审评效率,否则将极大影响国内疫苗新品种的产业化。另外,监管部门在鼓励企业创新的同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适时调整和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业内专家指出,企业要避免急功近利,从引进国外先进人才和优质品种等方面入手,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技术的提升提供充足的资源,一步步积累研发实力。事实上,我国企业要赶超疫苗先进企业难以一步到位,因此企业应踏踏实实地将精力放在市场潜力依然巨大的预防性疫苗上,比如国内欠缺针对易受传染病侵袭的老年患者的预防性疫苗。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