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大输液 严峻 整合并购

大输液行业:科伦度过“最艰难一年” 并购再并购

2012-05-23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5月以来,通过对安徽、四川、浙江等地大输液企业的调查走访了解到,从今年一季度大输液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卖得比矿泉水还便宜”的奇怪现状还没有大的改观。

   5月以来,通过对安徽、四川、浙江等地大输液企业的调查走访了解到,从今年一季度大输液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卖得比矿泉水还便宜”的奇怪现状还没有大的改观。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中国的大输液行业形势仍然严峻,除了拥有规模优势的企业之外,深处“红海”之中的中小企业只能面临转型或者被淘汰出局的境地,而对于已经上市的龙头企业,则有希望走出黎明前的黑暗,拥抱曙光。

  “黎明前的黑暗”

  据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四川省的大输液生产能力排在全国前列,四川省有21家制药企业拥有大输液生产线,年总产值约50亿元。面对国内大输液生产投资过热,价格恶性竞争,以及淘汰天然橡胶瓶塞等压力,大输液生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

  国药控股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向上海证券报表示,随着今年5月国家出台最严厉的抗菌药管理办法,我国今年的大输液产品在临床上的使用量会继续下降。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输液生产企业承受着三重压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首先是恶性竞争。由于这几年国内大输液投资过热,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行业内过度竞争,相互杀价,大输液生产企业陷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困境中。其次是资金短缺。去年银行已把制药业列为高风险行业,限制贷款,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再次是成本增加。今年国家强制使用丁基胶塞,对大输液企业的影响首当其冲,一年新增加采购成本几千万元,这对于本来就生存困难的大输液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有关专家忧心忡忡地表示:企业盈利下降,直接导致研发和技术投入不足,后续发展乏力。

  以华润双鹤为例,其今年3月公布的年报显示,占公司业务比重最大的大输液板块由于受去年部分省市招标的影响,塑瓶、软袋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使得该板块毛利率下滑2.82个百分点至42.49%,也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下滑至32.3%。

  谋转型艰难求生

  技术创新是大输液行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据科伦集团一位生产部门的人士表示,中国大输液行业目前面临四重困难,都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一是一些大输液产品质量不稳定,因达不到国家要求而停产,企业出现大量闲置品种和闲置设备,市场出现空白;二是非PVC软包装材料、丁基胶等输液包装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包装材料难以达到要求,导致大输液产品受制于国外包装材料,成本不可控,;三是国际市场丁基胶塞价格快速上涨,大输液产品成本上升,企业微利经营,产品质量受到挑战;四是新版GMP颁布在即,大输液生产设备面临技术改造、更新换代。

  在这种形势下,四川的大输液生产企业开始谋求战略联盟。

  据介绍,一部分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无利可图,主动提出放弃大输液生产项目,其有价值、有市场的品种将委托强势企业加工。一部分企业表示要结成战略联盟,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增强竞争力。

  整合并购风起云涌

  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是制药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在政策挤压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部分小型制药工厂将会被淘汰出局,医药产业面临洗牌,行业结构整合加剧,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而这一幕在大输液行业内将加速上演。

  安徽一家以大输液为主营产品的上市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表示,产业集中度正在提高。“国内几百家大输液的企业参加各地的招投标,但不时会出现中标死的现象,即企业中标后无利可图,难以供货,甚至自身生存都成了难题。在这一态势下,只有具规模优势的大输液龙头企业,才能在中标后继续生产,虽然牺牲了部分利润,但以量取胜,在目前艰难窘境中仍可以维生,于是小企业逐渐被龙头企业兼并,行业进入整合期。”

  东吴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输液行业的集中度与国外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大冢制药独占日本50%以上的市场,百特在美国也基本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我国2008年前十强公司的生产集中度仅48.4%,不过这一数据相较2006年的23.37%已有明显提升。

  我国生产大输液的公司众多,上市公司中涉及此项业务的有科伦药业、华润双鹤、华仁药业、西南药业和丰原药业(等。科伦药业一直在走并购路线。该公司自2003年到2009年间,先后花费1.5亿并购了13家公司。这些公司中当年盈利在100万以上的仅有两家,而在2009年末,这13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已逾14亿。

  2011年,双鹤药业先后收购了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和河南双鹤华利药业有限公司。这两次外延式收购有利于该公司进一步完善输液业务在全国重点区域的生产布局,丰富现有产品结构,增加附加值较高的治疗性输液和肾科产品。

  双鹤药业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在投资并购方面,公司将加强外延式并购力度,进一步完善股权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积极寻找产品结构好、剂型先进且与双鹤战略契合度高的企业,满足双鹤外延式快速发展的需要。

  据干荣富介绍,龙头企业通过并购一些有生产批文的小企业,可以在异地进行生产,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上市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更容易提升产品质量,进行设备改造,更容易满足国家的《药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新医改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政策要求,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

  大输液通常是指容量大于等于50毫升,并直接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液体灭菌制剂。按照临床用途大致分为5类:体液平衡用输液、营养用输液、血容量扩张用输液、治疗用药物输液和透析造影类输液。

  大输液作为医疗机构最普遍的药品制剂,在我国的市场需求巨大。2011年我国大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3瓶左右的水平。

  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大输液行业在过去十年内,以年复合增长率超10%的速度增长,行业的吸引力也使得从事大输液的公司数量不断增长。

  过去几年中,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大、基本药物招标模式等严格的药品管理政策是大输液产品价格下跌的罪魁祸首。就像当初钢铁行业一样,大输液过度竞争的状况又遇上产品价格下跌,大多数公司几乎已经站在盈亏平衡点之上,规模较小的公司则纷纷被淘汰。

  行业集中度提高,小公司最易倒下

  我国生产大输液的公司众多,上市公司中涉及此项业务的有科伦药业、华润双鹤、华仁药业、西南药业和丰原药业等;非上市的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山东华鲁制药、石家庄四药等。

  东吴证券(601555)研究报告显示,大输液行业的集中度与国外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大冢制药独占日本50%以上的市场,百特在美国也基本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2008年前十强公司的生产集中度仅48.4%,不过这一数据相较2006年的23.37%已有明显提升。

  “2011年是公司所遇过最艰难的一年”,行业龙头科伦药业的证券事务代表说。虽然“艰难”,但科伦药业去年依然交出了一份靓丽的财务数据。

  科伦药业2009-201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32.5亿、40.3亿和51.5亿,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是23.83%、 24.04%和27.85%,增速还呈逐渐放大之势;净利润方面同样不俗,2009-2011年分别达到4.28亿、6.61亿和9.66亿,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07%、54.55%和46.11%。甚至就连毛利率方面都看不出颓势,2009-2011年的毛利率逐年上升,分别是38.66%、 41.05%和42.79%。

  而华润双鹤和华仁药业等就表现得稍逊于科伦药业。主营业务与净利润虽然没有停止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毛利率也有所下滑。譬如,华润双鹤2011年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是1.71%,而2010年相同数据的增长率却是14.55%。另外,公司2011年毛利率是32.3%,比2010年的 36.18%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

  “大输液行业内受政策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中小型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以低端为主,成本又缺乏规模优势,行业若要洗牌,这些公司会率先倒下;而且,按照医药政策的趋势,行业内的洗牌,大公司收购小公司的情况已在所难免”,某大型非上市输液公司的副总表示。

  科伦药业证券事务代表的观点和上述副总基本相似,同时他们还指出了新版GMP的出台对中小型输液公司的打击和对大型公司的利好, “新版GMP认证会使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在2011年失去部分市场份额,竖瓶等产品的短期供给会小于需求,这对科伦是一个机会。科伦的生产线多,足够接受这些流失的份额”。

  出路:试手“非输液”,力推高端产品

  对于行业内严峻的形势,某央企控股券商的医药分析师指出了一些公司的出路。“最普遍的是进行业内并购,扩大产能,这是大部分公司都在做的事情;还有一些公司会延伸产业链,开始涉足大输液上游产品的生产,甚至有些公司还会把重心转移到非输液领域上;此外,开发推广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也是很多公司会做的事情”。

  科伦药业的并购脚步一直没有停过。公司自2003年到2009年间,先后花费1.5亿并购了13家公司。这些公司中当年盈利在100万以上的仅有两家,而在2009年末,这13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已逾14亿。

  华润双鹤在2011年也对华润内部的资产做了整合,收购了长富金山;并且河南双鹤利华也同年与华润双鹤开始合并报表。其大输液产能约2亿瓶,两项收购增加了公司附加值高的治疗性输液和肾科产品,提高了公司输液覆盖的区域。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科伦药业作为行业龙头再次在行动上做起表率。

  科伦药业2011年初就收购了上游公司君健塑胶。因为大输液的生产材料中,包材的占比最大,在50%以上。君健塑胶拥有2个万级净化车间和2条生产线,收购上游包材,无疑会有利于科伦药业控制成本。

  但对于科伦药业扩大“非输液”版图,投资16.4亿试手抗生素中间体,上述医药分析师却表示短期内并不十分看好,“今年10月硫氰酸红霉素的生产线将会投产,但由于限抗令,以及未来几年硫氰酸红霉素的新产能投产较多,估计在万吨以上,产品的前景并不乐观。去年这个产品的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表现都很差”。

  在力推高端产品方面,华仁药业可能是最典型的公司之一。

  华仁药业主要从事非PVC软袋大输液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唯一具备产品覆盖50毫升到3000毫升全部规格非PVC软袋输液、双室袋和无菌包装品种的输液公司。2011年公司的双管双阀产品定位高端受基药招标影响程度较小;目前公司和卫生部在59家单位培训腹透治疗,又在多地做腹透市场的人员和管理体系建设,并且公司以29元的理想价格中标广州军区,使得腹透板块的成长在未来可期。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