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行业监管 失信行为

下脚料做毒胶囊 治“乱市”需重典

2012-04-17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下脚料制造毒胶囊让消费者噤如寒蝉,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看,使罪犯的犯罪成本最大化,将达到减少犯罪的目标。

  下脚料制造毒胶囊让消费者噤如寒蝉,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看,使罪犯的犯罪成本最大化,将达到减少犯罪的目标。

  近一段时间工业明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深陷老酸奶与果冻传闻之后,日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继续曝出工业明胶违规使用事件。工业明胶也成为继三聚氰胺之后,又一次安全质量隐患代名词。据央视报道,浙江绍兴新昌县部分企业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空心胶囊,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流入了修正药业、海外制药等九大药企。据悉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胶囊铬超标最高达90倍。

  继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曝出之后,食品行业成为消费者担忧的重点对象。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医药行业隐患再次成为消费者担忧的新对象。笔者认为,食品企业与医药企业这种不诚信行为无疑是自掘坟墓。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奶业引发了不小地震的话,那么此次毒胶囊事件,也势必会对医药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九家企业使用下脚料制成的毒胶囊,也可能仅是冰山一角,未来可能还会有企业浮出水面。

  食品与医药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行业,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病从口入,指出的是消费者需要注意饮食健康。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不会生病,生病吃药是人之常情,也有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老话。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预防,但是“毒药”入口确实是防不胜防的。吃药的初衷是为了治病,可是谁能想到治病的同时,也是将新的病毒带入了体内?企业失信问题让消费者噤若寒蝉。

  最年来洋品牌在中国甚是流行,三聚氰胺让洋奶粉成为最大受益者,此次下脚料制造毒胶囊事件之后,洋药是否将成为受益者有待关注?面对当下企业集体失信的行为,笔者认为治乱世应用重典,简而言之就是提高企业的犯罪成本。犯罪成本是商品生产的产物,是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在犯罪学中的反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降低企业违法犯罪的一种方法是增加犯罪成本,调查显示西方国家提高了犯罪成本和定罪率之后,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会下降。

  由此可见,加强行业监管增加犯罪成本,是解决当下企业失信行为的最好办法。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看,一流的罪犯就是用最小的犯罪成本获得最大的犯罪收益,而政府要采取的措施则是通过一系列社会公共政策,使罪犯的犯罪成本最大化,将达到减少犯罪的目标。因此对待此次下脚料制造毒胶囊事件,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药品下架,应该给予严肃处理,给中国的医药企业敲响警钟。

  同时设立终身禁入制度,建立一个良性的淘汰制度,让更多的企业清楚的意识到,违法犯罪之后所要付出的代价与成本。提高犯罪成本是解决办法之一,还要加大行业的监管力度,借鉴西方的经验,建议由卫生部、药监局等多部委,联合组成中国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各自职责互不交叉,加强行业管理与控制。一旦出现问题之后,追究企业责任的同时,相对的负责部委也应该被问责,提高企业犯罪成本之余,也促进了政府部门的行业监管力度。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