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螺旋藻

国家食药监局回应 螺旋藻检查结果不一致

2012-04-11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对螺旋藻保健食品检查结果前后不一致事件作出回应称,先前公布的仅为“可疑产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对螺旋藻保健食品检查结果前后不一致事件作出回应称,先前公布的仅为“可疑产品”。

  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螺旋藻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认定汤臣倍健等螺旋藻产品合格,而其在2月29日下发的文件中,包括上述品牌在内的13个产品均被认为重金属超标,先后两种迥然不同的结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此事件一度陷入“罗生门”。有公众质疑相关部门的监管手段,有网民甚至称,企业为保声誉而对政府部门进行“公关”。而对于“公关”以及产品不合格之说,相关企业均予以否认。

  监测发现是“可疑产品”

  针对“螺旋藻保健食品监测和监督检查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国家食药监局昨称,2月29日发布的消息是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部署”,所列监测不合格的13个产品是监测(包括媒体反映)发现的“可疑产品”。而3月30日向社会公布的则是监督检查的“结果”。

  国家食药监局表示,在监管工作中,监测和监督检查的程序和作用是不同的。监测是通过产品抽样检测、群众举报、媒体反映等多种途径,了解和掌握市场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进而为监督检查提供重要导向。监督检查是为进一步查明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它必须经过现场检查、产品确认、监督检验等法定程序,行政处理只能以监督检查结果为依据。

  回应称,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13个可疑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国家食药监局本着对公众负责、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于3月30日将监督检查结果向社会正式公布。这些结果是经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平行检验,严格依法定程序,按2.0 mg/kg的标准得出的结论。对于1个不合格产品和3个假冒产品已依法查处。

  不同类食品铅限量不同

  该事件的议论焦点在于检查标准问题。相关产品被认为“可疑”的理由是超出了“一般产品”铅指标限量0.5mg/kg的国家标准。而后来这些产品“合格”则是用“以藻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铅指标限量为2.0mg/kg的国家标准。

  对于舆论曝光的螺旋藻“片剂”产品应属于哪一类的问题,国家食药监局表示,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规定,不同类食品的铅限量也不同。“由于片剂产品的食用量一般与固体饮料相近,以藻类为唯一原料的片剂产品铅指标限量始终执行以藻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铅指标限量2.0mg/kg的标准。”目前,国家批准的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一般每天食用量为2-6克,以2.0mg/kg限量计算,食用6克螺旋藻类保健食品的铅暴露量与饮用1袋(240毫升)牛奶或食用约半两(24克)鱼类食品的铅暴露量相当。因此,这一限量标准是安全的。 1997年颁布的《食用螺旋藻粉》(GB/T19619-1997)规定,螺旋藻粉铅限量为2.0mg/kg。目前,欧盟食品补充剂的铅限量为3.0mg /kg。

  保健食品审评审批不收费

  国家食药监局表示,中国对保健食品实行审批制,注册审批工作包括受理、现场核查、注册检验、专家审评、审评中心审核、行政审批等6个环节。其中,国产产品的受理、现场核查等工作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注册检验工作由认定的注册检验机构承担;进口产品的受理以及所有产品的技术审评、行政审批等工作分别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部门承担。

  针对保健食品审评审批的有关情况,国家食药监局表示,保健食品技术审评工作采取保健食品审评中心人员审评和审评专家委员会审评相结合的模式,目前是以审评专家审评为主。每次参与审评的审评专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随机的方式从审评专家库中抽取。注册检验机构应按照规定出具客观、公正、准确的检验报告,有关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注册检验机构收取。自2009年1月起,按照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审评审批不收取任何费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