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华润三九 顺峰药业

“迎娶”顺峰药业华润三九没敌手

2012-02-10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近日是拥有国内最大外用药生产基地的顺德顺峰药业股权转让开标日。

  顺峰药业很快将成为历史。

  顺峰药业门前依旧车水马龙。

  顺峰药业股权转让仅华润三九递交投标书

  华润三九近日公告中标

  受让100%股权总价格为6亿元

  近日是拥有国内最大外用药生产基地的顺德顺峰药业股权转让开标日。在经历了各大企业走马调研、国内药企巨头华润三九高调宣称斥巨资参与竞购之后,这一幕“抢亲”大戏终于要落下帷幕。近日从顺峰药业内部获悉,截止到投标最后期限,仅华润三九一家递交投标书。

  近日,华润三九发布晚间公告表示,经评标,公司今日被确认为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99.8312%股权的中标人,公司同时受让顺峰药业另外股东所持有的0.1688%股权,公司受让顺峰药业100%股权的总价格为6亿元。公司已与相关方就上述事件签订合同。

  争议多时的收购大战最终一锤定音,顺峰药业多年来的崎岖之路引发关注,一家资产良好的企业突然要整体出让,也一度令外界疑窦丛生。该公司董事长冯炳林首度开口对公司股东争斗及转让幕后等焦点话题予以回应。

  投标结局并不意外

  华润三九成为唯一投标者的局面并不意外,顺峰药业一负责人透露,春节前后,华润三九仍然以考察的方式多次派人进驻公司内部,产研地、医药研究中心、公司办事处、销售处等,均全方位进驻考察。华润三九方面也召开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于2月2日发布公告,表示股东全体同意关于购买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昨晚,顺峰药业确认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中标人。

  【股权转让】:100%股权的总价格为6亿元

  由去年10月顺峰药业公开发布出让股权的消息到现在,犹如进行了一场抢亲大战。

  凭借其知名度和成熟的品牌产品,其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起高度关注,其提出的6亿底价的投标额也引发争论。一时应者如云,或低调拜访企业产地,或高调频频出现在公司内部,其中华润三九的意向最为明显,不但多次前往顺峰考察,聘请专业审计队伍、律师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分析,而且明确对外发布参与竞标公告。

  据了解,在此期间,有6~7家企业表示了意向,甚至有一家本土企业与其洽谈。公开招标阶段,剩下三家意向企业,选择放弃的顺德老板认为价格过高,竞争过于激烈。截止到标书提交限期,其他“抢亲”者全面无声退出,华润三九成为唯一投标者。

  目前,顺峰方面已准备好合同和中标书。若华润三九方面未改初衷,双方顺利签订协议,则收购一事落锤定音,相关的股东股权转让工商登记,将在一个月内完成。

  出让股权公告中显示,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99.8312%股权出让,其余下的微量股权拥有者没有参与此次转让。

  而昨夜华润三九发布的最新公告公告指出,华润三九当日被确认为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99.8312%股权的中标人,同时受让顺峰药业另外股东所持有的0.1688%股权,公司受让顺峰药业100%股权的总价格为6亿元。顺峰药业的全面转让一锤定音。

  顺峰股份分摊员工

  顺峰药业的前身顺峰制药厂,创建于1969年,在1994年启动改制,在当时顺德市政府的推动之下,推行了全员持股的政策。当时有400多个员工,其中23人进行了工商登记,公司股份分摊给所有人。后曾有股东零散转让过股权,此次股权公告中参与股权出让的股东含23名名义股东等316名,出让的股权超过99%。

  【转手背后】:股权过于分散导致内伤

  对于顺峰药业被接手的命运,外界唏嘘不已。多方的言论提出,一家由一批员工花10多年合力打出江山的企业,本可以做大做强,为何没有了转弯的余地,需要易主呢?

  面对外界纷纷猜疑的转手风波,冯炳林回顾了多年来的发展路。在1994,顺峰药业面临转制,采取了全民持股的方式,员工的角色立刻发生了变化。“在刚转制的初期,是很好的,我们顺利完成过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对比现在的经济环境,这一全民持股的方式近年来逐渐在该企业发挥了相反方向的作用。

  转变角色后员工积极性逐渐下滑,股权分散导致难以集中意志是主因。据其介绍,在目前顺峰的职工架构中,在职员工200多人,其中约有一半人持股,其余的是这几年来陆续招聘的大学生、专业人员,退休持股人员有100来人。冯炳林表示,这种结构的弊端开始展现,员工的积极性、公司的活力没有持续推动力的保障。

  他认为,有股权的人与新进来的员工,反差巨大,每到分红时,同样的工作,没股权员工,只能眼看其他同事获得高收入,这种不平等性,葬送了员工的积极性。

  “再过两三年,持股的员工都退休了。将是什么局面?”这一忧虑时刻摆在在职持股股东眼前。随着当年员工逐渐老去退休,江山移手的想法逐渐浮出水面。

  不过,对于外界传言的公司内部股东存在矛盾,相互斗争严重等传闻,冯炳林表示,说斗争有些夸张,只是因为股权过于分散,难以集中意志,容易混乱。“最多也就是争利,属于利益分割的界定,而非斗争。”

  【曾经挣扎】:想过收购股份走上市之路

  实际上,造成如今这个局面,顺峰并非没有挣扎的过程。在意识到这种制度开始出现弊端时,12年前,曾有股东提出转变,缔造出一段尝试转制史。

  2000年初,在股东大会进行的年终总结上,顺峰药业公布以1:9.5的方式对内收购股权。以当时的物价来看,一元的股权赔付9.5元,也算一笔可观收入。然而,响应者寥寥,仅有几个人选择了出让。

  回忆经过,冯炳林表示,当时顺峰的考虑主要是公司的股东人数过多,希望将人数优化,组成一个200人以下的股份公司,走上市之路。然而,400多名股东众口难调,此计划夭折。

  而这一计划的夭折,也开始为日后的整体出售埋下伏笔。

  最大股东仅拥有6%股权

  尴尬董事长冯炳林:

  “这是社会现实”

  对于付诸10多年心血的企业走向转手之路,虽然仅拥有6%股权但却是最大股东的尴尬董事长冯炳林坦言,推动改革之路,异常艰辛。冯炳林说,感到难过,不舍得。面对即将迎来的新东家华润三九,他表示,顺峰已培育出知名的品牌,而继续走下去,必须从机制、体制同时改革,才能壮大。而通过这一转手,顺峰未来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大。

  尽管有外界多次建议,以该公司的资产状况,可以自己走向强大之路,甚至上市谋转型发展。对此建议,冯炳林只是摇头叹息,不愿再多说,仅仅表示“是这样的了,”并感叹:“这比较现实,社会现实。”在他口中的现实面前,顺峰的多名股东,也选择了这个现实,等待股权转手后的分益。

  “我年纪大了,越来越没精力了。”他感叹,当年越是困难,越激励人心。在好的时候,人开始会有惰性。

  【案例启示】

  “作为伴随自己成长的一个本土企业,顺峰药业一直是顺德的荣誉和骄傲,而医药产业曾经是顺德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这方面没有做得很好,确实很可惜”。

  ——顺德民营企业投资商会秘书长李步新表达惋惜之情

  并购提醒本土企业家

  要注重公司股权治理

  “走到这一步,真的很可惜。”对于顺峰药业面临被收购的命运,顺德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席、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维满唏嘘不已。他说,顺德有不少民营企业家都一直关注着顺峰药业的情况,顺峰药业在企业转制后股权集中度不高,公司战略一直得不到小股东的认可,从而造成面临被外来机构并购的局面,作为与冯总(冯炳林)一同成长的本土企业家,“真的觉得很可惜,他们完全有机会做大做强。”

  罗维满说,从科龙被海信收购,到顺峰药业即将被华润三九收购,一连串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并购案例,都给顺德本土企业家很重要的启发,那就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完善公司的股权治理结构,使得公司发展具有制度保障,再用以前的个人权威或者靠吃大锅饭的理念去理解公司的经营行为,是不可行的。

  不过他也表示,出现股权分散的情况,主要是产权改革时代的产物,对于大部分由自有资本成长起来的顺德草根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普遍,“相反他们遇到的是股权过于集中的情况,要考虑的是如何开放的问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