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药物降价 药品

药品降价质量也下降 记者调查“药价虚低”的怪现象

2011-11-30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药品降价、实施新限价,这些举措都是好的,但怕的就是明着降下来,暗着把质量也降了。原来吃两盒药能治好病,现在七盒八盒不管用,更担心会吃出毛病。”

  “药品降价、实施新限价,这些举措都是好的,但怕的就是明着降下来,暗着把质量也降了。原来吃两盒药能治好病,现在七盒八盒不管用,更担心会吃出毛病。”28日,从淄博一家制药企业退休的刘先生建议在关注药品降价的同时,也要警惕药价虚低。

  同是六味地黄丸  价格相差38元

  “举个最简单例子,大家都知道的六味地黄丸,贵贱相差很大。其中一味药山萸肉,好的可能100多块钱一公斤,但有的10块钱一公斤,是不是山萸肉还真不好说。”刘先生说,检测药物成分时测山萸肉,主要是测含有的熊果酸。有的会用部分山楂来充山萸肉,因为山楂里也含熊果酸,掺进去测试也能通过。

  六味地黄丸价差多少?在张桓路和联通路附近的两家药店,这里有三个厂家的六味地黄丸,最贵的48元一瓶,最便宜的是9.8元一瓶,中等的是19元一瓶。注意到,每瓶的粒数都差不多,都是290粒左右,为何价差38元还多呢?“48块的这种是高浓缩的,每次用量少,一瓶能吃差不多一个月,而9块多的,虽然也是浓缩的,但一次吃8粒,一瓶只吃半个月。”药店工作人员说,除了药量上能看出来,疗效等他们也不很清楚。

  随后又去了张店城区的几家大药店,多数药店都有三四种六味地黄丸,价格也都是高中低三个档次,贵的30多元,便宜的不到10元。

  药价虚低为中标  恶果不可估量

  了解到,之所以出现目前“药价虚低”的怪现象,主因又追溯到医药招标。“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了外省一次药品招标,中标输液的价格竟然只有2毛钱,还不够生产自来水的成本。还有什么利润?”在山东一家大型药企做医药代表的王先生说,有些地方的招标不考虑产品科技含量,而将价格定为招标采购最重要的遴选标准。中标的有不少小企业,他们想要暂时挤进医药市场,往往会对一种产品以超低价格推销,采用低限投料的方式来压低成本。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后,再用其他产品来弥补损失。“有的小企业生产环境很差,根本不具备研发能力,就是拿过别人的方子照着生产,同时在原材料上以劣充好,药品在质量和稳定性上存在较大隐患。”

  不仅如此,药价虚低还会导致药品的消失。王先生说,当招标价低于成本价,尽管企业暂时可能会占领市场,但肯定难以长久生存。当所有企业都不愿意生产这种药时,这种药就消失了,像红霉素等原来一些廉价药都不见了。“一种药品消失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比如像头孢曲松钠这种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的经典药要是消失了,再研发一个同类新药,不知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和金钱。”

  限价,要先科学定价

  “药价最关键还是核算真实成本,而现在价格制定谁来评审,他们是否真正懂药?”一名业内人士说,现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了解药价的主要渠道有4个:物价部门上报的价格、重点省市的医院购进价、各地招标价,以及重点大型商业公司的交易价。

  这名业内人士表示,药品成本定价不能仅仅以生产企业上报的成本资料为定价依据,更应建立严格的成本监测体系。比如同样都是牛黄,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价差上百倍,其中人工牛黄又分体内牛黄和体外牛黄,价格也差很多,建立成本检测体系就是真正了解到原材料的真实情况。

  另外,目前药品中的大量投资不是用于生产更多创新药,而是如何进行公关等。其中定药价政策和医院制定的固定毛利率(15%)加价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市场价格机制。在利益驱动下,医院乐意进高价药,医生喜欢开高价药,患者只能被迫吃高价药。想要真正挤掉药价的泡沫,还要实行相应的价格管制。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