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药材 涨价 原因

中药材价格暴涨原因复杂 稳定价格路在何方

2011-07-15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药材涨价的原因到底是市场的正常反应还是异常波动呢?面对价格飙升的原材料,整个中药行业该何去何从?

 
  去年年底,浙江缙云的年轻农民李亚包租了15亩山地种植金银花,希望能够搭上近年来跑得飞快的中药材价格的“云霄飞车”,赚上一笔。她计划今年在放得很宽的金银花间隙再套种旱半夏、浙贝、元胡。“如果价格保持不变的话,3年后光金银花一亩的收益就能达到3万元。”她说。

    李亚精明的盘算来自于这样的背景:近两年来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今年这一势头仍不见减缓。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6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6月份涨价中药材品种371个,占总量约69%,其中党参涨幅达588%。

    那么,中药材涨价的原因到底是市场的正常反应还是异常波动呢?面对价格飙升的原材料,整个中药行业该何去何从?

    药材涨价原因复杂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当前中药价格的普遍上涨,除去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的短期影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过度开发野生资源,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薄弱,流通模式落后导致供需失衡。以金银花为例,当前市场的年需求量在10000~11000吨,但每年的供给量却只有8000吨左右。

    “作为农产品和药材的集合体,中药材价格不断波动是正常现象。需要警惕的是某个品种的暴涨或暴跌。”房书亭说,个别商人囤积居奇或某种药材突然因为某种原因为民众所热衷,是导致药材价格不正常波动的原因。前者比如太子参,后者比如七叶一枝花。

    “药材为什么涨?用货量大了呗。你看电视上,天天有专家讲这个中药那个中药的,保健品、化妆品全都说里面有中药。”一位长期跟踪安国药市的东北药材批发商认为,药商囤积一些药材不是价格上涨的主因。

    “其实也不是所有药材都涨了,比如说大青叶就降了,现在东北2块多的地头价(不包含运到市场的成本)就很便宜,这是因为去年甲流行情出货出多了,市场饱和了。就好像前两年的北五味子一样。”这位药商说。据了解,几年前,由于药农一窝蜂种植北五味子,其价格去年年初从前年的五六十块钱降到二十来块钱,出现了药贱伤农的情况。

    “要是下种面积的问题不解决,我估计明年药材价格还得涨。”去年北京时珍中草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明时如是说。如今,情况被他不幸言中。周成明认为,种植面积少导致产量减少,供不应求。

    有数据显示,2000~2001年,全国的药材下种面积约为700万亩左右,但到2004年底,全国药材的地存面积已骤降到300万亩以下。更令周成明担忧的是,种植面积的减少,加上药材价格上涨,不少药农已将手里的药材种子卖掉了。中国的药材种植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无种可种,特别是缺少优质种源。

    中成药或现价格“倒挂”

    “不要说涨,只要能维持这个价格我就知足,我的金银花就能让我小赚一笔。”李亚说。“后市还是会涨,我要做的就是选对品种。”一位药商说。相比药农、药材中间商的盼涨心理,药材价格的不确定却让处于产业下游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担心。

  房书亭介绍,2009年上半年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出现的多轮暴涨,已造成目前中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同程度增加,部分企业面临原料短缺,药企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损害。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在升价的中药材中,21%~50%涨幅段的药材品种数量最多,其数量为133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36%;涨幅在51%~100%的品种数量为82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22%;涨幅在101%~180%的药材品种数量为34个,占升价品种数量的9%;涨幅在181%~300%的药材品种数量为9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2%;涨幅超过300%的品种数量为5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1%左右。

    有业内人士说,由于药材价格普遍上涨,而中成药又不能自主调价,中成药极有可能出现价格“倒挂”。今年初,占据上海中医药市场半壁江山的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停止生产两款中药——板蓝根冲剂与感冒退热颗粒。其原因是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材价格的上涨。

    房书亭介绍,中国中药协会业已连续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报告,要求关注和平抑中药材价格,保障原料供应。他介绍说,近期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和中药协会拟共同组成调研组,赴药材产区、药材市场和中药企业开展调研,为药品价格的调整提供决策数据和信息。

    药企联手探索应对之策

    房书亭认为,解决中药材价格危机最直接的手段是从市场流通环节入手,鼓励企业直接赴产地采购,或是鼓励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采购平台进行采购。但最终还是要从大力发展中药材GAP基地,扩大中药材供应入手。

    事实上,建立中药材GAP种养基地已成为诸多中药企业选择的路径之一。据报道今年5月底,广药集团成立“三七川贝市场气候监测一体化平台”,为集团旗下两大基本药物品种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和潘高寿蛇胆川贝系列的大规模供应,开始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准备。

    有媒体报道,为了应对极有可能袭来的第7波药材涨价潮,东阿阿胶、天士力、云南白药、江中制药、三九、滇虹药业、康美药业7家中药企业已达成共识:结伴到上游去,共同抵御原料短缺及价格上涨难题。

    这些药企还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表示将尽快着手探求在原料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未来有望共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原料储备交易平台。7家企业会后将分别派代表,尽快成立一个工作组,具体商量基地建设的地点及合作细节,合作成果有望于年内浮出水面。

    房书亭特别建议,对某些特殊药材品种,如特别珍稀、用量极大的品种,应实施国家储备,以保证产业安全和国家资源安全。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药材市场形势,应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市场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宏观规划和信心引导,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引导生产来防止产销失衡。

    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建设高效灵敏的中药材产销信息搜集和发布体系,及时反映产地、销地的交易价格信息,强化对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压缩游资炒作空间,解决药农获取信息难和中药材销售难等问题。

    据了解,中药材价格上涨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年内将会有一批关于中药材产业的政策出台,常用中药材的国家收储方案、中药材流通方式的转变以及中药材溯源制度,都有可能出现在政策名单中。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