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OTC

拜耳今年全力抢占中国OTC市场

2008-07-08 中国医药投资网
 

    中国国情决定了普药的庞大市场需求,跨国药企在中国不能够忽视这个市场需求。康德称,2008年之后,拜耳医药的中国增长核心就是普药尤其是OTC市场。

    在最新发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德国拜耳集团净销售额达到85.36亿欧元,继续保持了2007年的良好势头。2007年拜耳集团的销售额达到324亿欧元,同比增长12%。其中拜耳医药大中国区实现销售额18亿欧元,同比增长30%,是拜耳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康德将这一快速增长更多归功于过去重视不够的非处方药(OTC)。去年10月11日,国家商务部发文同意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以及收购公司“白加黑”等西药感冒药业务资产等事项。

  中国人大多因为“阿司匹林”而知道这家成立于1863年的德国老牌医药巨头,但目前医药并不是拜耳在中国最大的业务。拜耳是欧洲唯一药品与化工混业的公司,在医药保健、作物科学、材料科技等三方面均排在世界前列。这三大主营业务去年占拜耳中国区的份额分别为药业22%,材料科技71%,作物科学16%。

  这与拜尔全球的业务构成(药业占44%,材料科技29%,作物科学23%)有很大不同。显然,医药在中国的业绩并不出色,主要原因被认为是拜耳过于看重处方药销售,而OTC业绩平平。

  在处方药领域,如对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与肺部感染方面,拜耳确实存在 优势。但近几年拜耳医药的传统优势业务遇到了瓶颈,孕育的多项产品都因研发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标准而不得不中止。其拳头产品抗生素环丙沙星受到非专利药物的激烈竞争,公司销售业绩持续下跌。

  此后拜耳一直在通过并购强化制药业务,包括下大决心并购先灵。历时一年多的时间,2007年8月1日,拜耳医药保健与先灵制药完成合并,这是拜耳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交易,也是全球医药行业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合并后的拜耳先灵以150亿欧元的年营业额升为世界第7大制药商,具备了与美国辉瑞和英国葛兰素史克等巨头相抗衡的实力。新的拜耳先灵医药将集中于四个主要治疗领域:普药业务,肿瘤/特殊治疗、影像诊断和女性健康。

  在中国,拜耳医药还有很多缺憾。位列新公司销售前3位的“重磅炸弹”倍泰龙、优思明及kogenate都未在中国上市。康德透露,未来拜耳先灵医药将着重开发创新性医药产品,并加快新药在中国的上市速度。拜耳医药计划未来5年内上市超过20种新产品,并将在未来2—3年内在中国上市拜耳先灵所有的全球重量级药品。

    拜耳同样也在通过收购的方式做大在华业务。经过精挑细选,拜尔看中了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并于2006年着手收购。直至今年3月,拜耳终于将中国著名感冒药品牌“白加黑”并入麾下,包括该品牌在内的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有限公司止咳及抗感冒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及相关的生产线和销售渠道等资产,共折价2.64亿元,这是中国制药领域最大的一起外资并购案。

  目前中国80%的药品通过医院销售,各跨国药企均将在华业务重点放在处方药上。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药店零售为主的OTC市场潜力逐渐显现。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戴盛明表示,非处方药由消费者自行选购,不仅覆盖面和市场容量大,品牌影响力也大。中国到2020年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OTC销售市场,跨国公司要打进来,销售渠道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儿。拜耳把盖天力的非处方药业务与渠道一起买断,不仅得到了一块非处方药的金字招牌,还得到了一个生产基地和一套现成的销售网络,可算一举多得。

  一般处方药的产品生命周期平均为8年,转成OTC后寿命周期可长达34年,有的甚至超过50年,销售额可增加4倍,比如德国拜耳的阿司匹林在市场上已有100多年历史。拜耳集团透露,计划将现有部分处方药重新报批为OTC:“我们会选择有OTC市场潜力的产品,先进入医院市场销售,通过临床使用积累产品的疗效数据,取得医生的认同,同时对消费者也产生影响,建立品牌忠诚,然后将该产品申报为OTC产品。”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