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优鼻 保健品

鼻炎药“优鼻”热销背后的灰幕

2008-06-26 中国医药投资网
 

    用户投诉:“优鼻”去年已被注销在广东热销的高价“优鼻”喷剂,早在2007年9月22日,已被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优鼻’喷剂早在2007年就已经注销了,赶快向广州药监部门举报。”2008年4月,广州的大学老师谢东山向批准优鼻喷剂的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打电话咨询,回答让他大吃一惊。

  一段时间以来,在广州的电视台、报纸、公交车上,“不用吃药,不用开刀,鼻炎再难缠,一喷就好”……各种宣传“优鼻”的广告词铺天盖地。谢东山长期受到鼻炎困扰,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广州市海王星辰药房花98元买了一盒“优鼻”喷剂。“优鼻”在产品介绍中,自称“配方源自日本,原料采自贵州苗山天然环境,特含各种生物活性酶,并首创了修护方法,是新一代鼻腔粘膜护理的保健用品”。它在保健功效一栏中写道:本品为外用保健用品,具有清热解毒,宣肺通窍之功效,护理鼻腔粘膜,对鼻塞、鼻痒等不适有康复保健作用。

  谢东山一用就鼻通气爽了。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天下午,他感觉有点声音嘶哑。“当时我还不太在乎,以为无非就是上火罢了。”不痛不痒的声音嘶哑持续了近一个月,谢东山老师开始担心。他在广州肿瘤医院做了电子喉镜检查,发现有声带粘膜白斑。3月31日,声带白斑2块的活检诊断报告出来了:声带粘膜溃疡形成伴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给谢东山看病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生怀疑:“‘优鼻’是不是添加了激素,保健用品是不允许加激素的。”谢东山给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打电话,对方传真过来一份《关于注销部分保健用品生产批准证书的决定》(陕食药监法发[2007]191号)显示:“优鼻”喷剂拿到的是保健品批号,为陕食药监健用字06090253号。令人吃惊的是,“优鼻”在2007年9月22日已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而在广东,“优鼻”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仍然在热销。4月20日,南方周末记者暗访了广州十多家药房,发现每家药店都在推销“优鼻”(陕食药监健用字06090253号),而且宣传单都放在显著位置。

  今年以来,广东多个地方患者投诉“优鼻”,引起了媒体注意。似乎是受此影响,4月底,“优鼻”迅速变脸,在广州、深圳等地药店更换了外包装。

  4月27日,海王星辰深圳新洲药店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3天前刚到的新包装,老包装一律下柜,等待厂家调换。包装变了,里面药还是一样的。主要是原来批号已经过期了。”新包装上,“UB优鼻”公司亮出了另一个新的批准文号:“藏卫健用字[2008]第008号”。注册企业名称则从“贵州苗仁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变脸为“拉萨市佳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优鼻”在媒体上的宣传势头也更加迅猛。

  西藏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索朗告诉本报记者,今年是西藏首次开始审批藏卫健字号,“UB优鼻”确实在西藏获得了批号。但他表示对“UB优鼻”以前的情况并不了解。

  “优鼻”为何在短时间内拿到批号,令人费解。一位从事药检工作40年的专家说,保健品在审批前,一般要进行营养成分、长期毒性实验等,时间最短也要半年。曾被多个省份封杀“UB优鼻”由于违法广告比较突出,先后在江苏、湖北、云南、海南等地被禁止销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UB优鼻从批准文号上是陕健用字号,严格说只是保健用品而非药品。但厂家在宣传中,夸大其对鼻炎的治疗、除菌作用,已明显超出保健用品产品的范围。”“UB优鼻”在广告中自称“苗药”,在产品介绍中更称自己的配方“源自日本”。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医科主任陆付耳博士表示,“‘UB优鼻’喷剂使用说明书的主要成分:苍耳子、鹅不食草、辛夷、金银花、鱼腥草、黄芩、甘草等都是中草药。”黔东南州中医院副院长郭伟伟否定了优鼻是苗药的说法。“这是中药配方,并不是苗药,辛夷花、苍耳子,这些都是治鼻炎的常用中药,价格很便宜。”他认为,“打苗药的旗号,也是为了突显一种奇效。”国家明确规定,保健品广告宣传应严格依照由卫生部核发的保健食品证书中的保健功能进行,不得超出和扩大,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禁止宣传疗效。但“优鼻”在宣传中,诸如“两天见效”的话语屡见不鲜。

  本报记者了解到,“UB优鼻”于2005年到2007年在江苏、湖北、云南、海南等地销售,后来当地药监部门认为“违法广告比较突出”,已先后在当地被禁止销售。

  2006年7月,江苏省卫生监督所曾下发文件(苏卫监所[2006]59号),要求各市紧急查处“UB优鼻”,其原因是该产品故意在广告上夸大宣传,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曾专门约谈“优鼻”的药品经销商、代理商,建议他们停止这些虚假广告。处长王幸告诉本报记者,“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最后我们决定,所有产品不允许在省内销售。”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停止发布“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广告的通知》(云工商广发[2007]46号),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了《关于停止销售“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的通知》(云食药监市[2008]5号),在全省范围内停止发布“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广告,停止销售“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

  通知还要求,对组织销售的“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按假药组织查处。

  据本报记者调查,由于陆续收到全国各地患者对“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的反映和投诉,国家药监局于2007年6月8日专门下发特急文件,要求陕西省药监局对“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进行清理。

  “在西安,‘UB优鼻’的广告遭到媒体的封杀,似乎已经绝迹了。”陕西一家健康导报的记者侯景周告诉南方周末的同行。

  但不可思议的是,在信息如此流通的今天,高价“优鼻”在广东仍然大行其道。

  保健品里有激素?

  “‘优鼻’药瓶上没有批号,从颜色来看较浅,而纯中药的颜色会很深。如果是制剂人员,一看颜色就清楚了。”相对于普通药品,“优鼻”零售价高达98元。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耳鼻喉副教授王志斌的话来说,“‘UB优鼻’比中外合资的药还要贵,不可思议。”“UB优鼻”喷剂“产品包装盒上注意事项”中标明,连续使用7天后,暂停3-5天使用效果更佳,被王志斌看成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药物中有激素成分,使用一段时间需要停一下,因为激素有刺激作用,长期使用易造成鼻粘膜萎缩。

  “广告中宣称2分钟见效,可能是加了收缩血管的药,当然一点鼻子就通了,医院的呋麻滴鼻剂也就是0.8元一瓶,马上就能见效,但不能长期使用,时间长了会引起萎缩。”王志斌说。

  贵州黔东南州中医院副院长郭伟伟也认为,中药是慢效和比较温和的,中药不会造成萎缩,除非加了西药的成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医科主任陆付耳博士说,有些药为了彰显药效,加入激素成分,有可能剂量也不公开,剂量也无法查到,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在南方周末记者要求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方建国将“优鼻”闻了闻,又拿出草药成分相同的纯中药进行比对。“‘优鼻’药瓶上没有批号,颜色较浅,而纯中药颜色会很深。如果是制剂人员,一看颜色就清楚了。”他认为,“百分之百加了西药,这样可以立竿见影。”方建国介绍,治疗鼻炎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物、鼻用激素和鼻用减充血剂。“优鼻”类似于加了减充血剂的主要成分,或者加了类固醇药物,这些都是滴鼻剂常用药。他说,从药理学上来讲,在中药里加入西药是一大忌。

  南方周末记者曾联系广东省、广州市的药品检验所,以求验证“优鼻”喷剂是否含有激素的问题,药检所的回答都是“个人送检不予受理,只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的委托检验”。

  生产地址:平房和荒地南方周末记者在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驱车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当地供电局工作人员帮助下找到了厂址:两条公路交叉处的一片荒地,除了几丛荒草,连一块砖头都没有。

  “优鼻”老包装盒上的销售电话是8008302631,生产地址是“西安市电子城杜城109号”。南方周末记者拨通了这个电话:“喂,请问是西安的‘优鼻’公司吗?”接线人说,这是广州的电话,是西安“UB优鼻”公司在广州的总部。
  记者询问西安厂家的电话,接线员声称无可奉告,挂了电话。
  本报记者奔赴西安,对“UB优鼻”老包装上提供的生产地址进行了实地调查。
  电子城“杜城”是个非常模糊的地名。本报记者颇费周折,终于在朋友指引下,找到了西安市区边缘靠近长安县的一个村子。
  “杜城109号”是一间农村的平房,门口没有编号,大门紧锁,像一个仓库。房东孙小伟告诉本报记者,109号整院租给一位姓胡的四川老板几年了,每年租金一万多。“听说准备做药,但从来都没有生产,好像手续没有办下来。”正在销售的新批准文号“藏卫健用字[2008]第008号”的“UB优鼻”外包装盒标明的销售电话依然是8008302631。但生产企业地址已换为:凯里市经济开发区第一工业园区,没有提供确切的电话号码。

  南方周末记者在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驱车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当地供电局工作人员帮助下找到了厂址:两条公路交叉处的一片荒地,除了几丛荒草,连一块砖头都没有。

  “这个地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动工呢。”供电局工作人员说。

  经过网上搜索,本报记者找到“优鼻”老包装上“苗仁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营销部地址——凯里韶山北路2号。

  韶山北路起于凯里市中心的大十字路口,人流如织。家佳康大药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是韶山北路1号,不知道韶山北路2号有个苗仁堂。”记者多次询问路边民警后,终于在小巷深处一家小电影院对面,发现了一个挂着“苗仁堂”招牌的门面。里面有30到40平方米,七八个人在办公。

  记者以低价进药的老板身份进入公司。工作人员吴德英介绍,“黔东南州立可清科技有限公司和苗仁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都是我们公司,一个老板。”“我们西安还有个分公司。”最里面老板桌后面,一个人在频繁打电话。工作人员说,此人正是两个公司的老板胡青竹,他的桌面上正好摆放着两盒优鼻。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企业宣传单上的“优鼻”,正是公司主打产品。

  当胡青竹放下电话,本报记者指着“优鼻”问:这个药多少钱一盒。胡青竹迟疑了一会儿回答:这个药我们只生产不销售。他转而向本报记者推荐公司的另一种产品。“苗灵鼻爽好销。”随后,本报记者在陕西省药监局政策法规处查询,结果更让人吃惊:胡青竹以两个公司名义,在陕西省药监局获得了三个“健用字号”:“UB优鼻”喷剂、苗灵鼻爽喷剂、敏鼻灵喷剂,这三种喷剂的配方基本相同。

  这些产品在去年全部都被陕西省药监局注销。但苗灵鼻爽等注销“陕食药监健用字”批号的产品还在继续生产,还在不同地区大量销售。

  公司工作人员反复验证本报记者身份后,将已注销的苗灵鼻爽喷剂“陕食药监健用字”批号复印给记者,证明其“合法性”。

  厂家始终隐匿的生产场所,究竟在哪里呢?

  经过两天颇费周折的寻找,南方周末记者终于找到位于凯里火车站附近的药品生产车间。它靠近清水江边,是航运管理站的房子,约一百多平方米,外面停着几台大型的压路机,有一个侧门进去,工人正在往车上进货,左边是生产鼻炎喷剂的平房,右边是两层楼的厂房。

  知情人告诉本报记者,“这里生意很不错,每天都有小型货车来拖货。”从2003年开始,胡青竹花2万元一年租用航管站的房子生产药品,药厂现有员工大约50至60人。

  他表示,“老板胡青竹已经在凯里买了好几块地皮,一块是他在凯里清江路的糖厂旧址,在那里建起了一间新的工厂;一块在凯里经济开发区。”总代理在广东?

  为何“优鼻”在广东销售如此之火?昆明经销商提供的消息显示:“优鼻”的总代理,就在广东省。

  本报记者走访贵州凯里十多家药房,未发现“苗仁堂”生产的产品,许多药店回答:不知道“苗仁堂”,或者“我们不进苗仁堂的药。”这里,人们更熟悉凯里老街苗药集市苗医开的草药。即便在街头向苗族妇女买一束姜花放在家里,也可以通鼻通窍。

  而在广东,“优鼻”在媒体广告立体轰炸下持续热销。一家海王星辰药店的员工告诉本报记者,“每月可以卖一百多盒。”“优鼻”制造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正如“苗仁堂”在宣传单里描述:五年来我们培养了几个亿万富翁,几十个千万富翁和几百个百万富翁,我们正在创造奇迹。

  昆明经销商提供的消息显示:“优鼻”的总代理,就在广东省。广州迈的迅医疗有限公司是其多年主要合作伙伴。

  在番禺区大石镇迎宾路的佰诚商厦五楼,迈的迅医疗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雷佳向记者介绍,他们更喜欢做像“优鼻”这样的保健品,因为通过为经营者提供前期策划,进行长期合作,这些药品“要做就能做起来”。

  雷佳不愿意承认他们公司是“优鼻”的总代理。记者问道:“UB优鼻在市面上卖得很好,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卖?”这位业务经理眼睛里突然多了警惕,虽然迈的迅公司业务室窗口内侧的桌面上放了几盒“UB优鼻”,但他们否认销售优鼻。

  “UB优鼻是我们公司策划的,但我们不是终端。我们只和经销商战略结盟,像广东这边都是交给别人在操作。”该公司所经营的产品目录中,也惟独没有优鼻。

  监管难题“我们只能把我们的市场锁起来,就像修了一道墙。”在广州、深圳和中山等地,虽然不断有群众举报,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发现“优鼻”被处罚的迹象。“优鼻”在陕西注册公司,得到了生产批号,但不在陕西销售。

  云南省药监局市场处处长王幸深感头痛:“这类产品是按照地方性的法规批的,授权当地监管部门负责监管,但产品到了异地,例如到了云南,云南又执行不了陕西的地方性法规,不能进行监督。”目前我国对保健品的审批在卫生部门,广告监管查处却在工商部门。监管机构拥有没收、罚款、停止业务的权力,却很难执行到位。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处长王幸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对保健品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审批环节,对研发、生产和流通都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包括生产标准、检测标准,容易造成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的情况。

  对于王幸来说,他们能做的只有在省内禁止销售。“我们不能够永远等到法规健全之后才来保护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药品安全。只能把我们的市场锁起来,就像修了一道墙。”他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