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医药

北京医药零售走向品牌医药模式

2008-08-11 中国医药投资网
 

    行业人士表示,在1633万常住人口中超过500万流动人口的北京市,自选药人群正在增加,“这是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比如实行医、药分业的美国每年有30亿张处方进入药店,相形之下,我国药店的处方量少得可怜。京城医药零售企业,目前只是医院‘拾遗补缺’的现状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拥有全国最大的医保人群,却处于医保实施程度最低的北京,很多医药零售药店尽管已经拿到了医保定点的牌子,但一直处境尴尬。与其他省市医保药店处方药销售量占到50%以上相比,我们医保定点药店的处方药销售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该人士透露。

     长期以来,医院占据了药品零售市场80%的份额,医院的主要利润也是来自销售药品,而药店只能在20%的市场份额里相互厮杀。一段时间以来,医药分家以及医保定点药店一直被认为是医药零售企业的利好,“但在北京却是特例”。

     平价药房频频出现,对于热闹的医药连锁市场来说,曾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平价药店每到一地就会有一批个体店被“挤掉、打垮”。平价药店在2003年确实火了一把,但是真正火的时间却并不是很长。

    “其实,平价药战争就是场价格战争,这样的战争谁也不是赢家。开始时,平价药店还有吸引力,可是当大家都在降价以后,效益自然就下降。而在低药价的压力下,医药生产企业也‘效益下降’,便纷纷‘改头换面’变相涨价,导致了平价药无货可供。”行业人士说,零售药店的平价定位既成就了它们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它们发展的最大障碍,并将药品零售行业带入了竞相降价的恶性循环之中。

    在药店买药,一些消费者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自己知晓的品牌药经常不见踪影。而店员推荐的,往往是不知名厂家生产的同类药。什么是品牌药?有着多年药品行销经验的徐军反问记者。据徐军介绍,他们曾经做过一个抽样调查,就是让买药的老百姓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品牌药。结果,大部分都是广告做得好的药品。

    “广告好是不是就是品质好呢?目前市场上并无定论,但是,品牌药不受宠却是不争的事实。”品牌企业产品毛利润低,但话语权却大得很,折扣很少有优惠,又经常被药店用来打平价,所以一般都是药店里不赚钱的产品。药店可经营的品种是有限的,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在零售行业费用率居高不下、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的局面下,零售终端向品牌药企业要利润也是正常的。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